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的問題,高級政工比例?什么是退二進一?
首先重慶職稱退二進一政策,政工師不屬于事業單位重慶職稱退二進一政策的正常職稱序列,歸為企業類;其次,2012年的崗位設置方案到今天是不是已經不適應形勢的發展重慶職稱退二進一政策了,最后,何為待崗?什么原因,是因病還是其重慶職稱退二進一政策他?首聘只有正式聘用和緩聘一說,沒有待崗。
等級晉升二級 *** 兩個人算退二進一么?
不可以重慶職稱退二進一政策,必須按部就班重慶職稱退二進一政策,循序漸進。先從確定二級職稱開始,然后各方面達到晉升職稱的條件后再申報晉升一級。目前的職稱政策就是這樣規定的,希望能幫到重慶職稱退二進一政策你。
評上高級職稱了,終于可以退居二線了,這種現象真的好嗎?
你小編認為這種現象并不是特別好。因為眾所周知的是高級職稱無論在哪個行業評審都非常嚴格,基本上只要評上高級職稱的人員都是可以稱之為專家,學者,高工,不僅僅是對自己在某一領域里面能力水平方面肯定與賞識,也是身份象征,因此這種時候正是為國家,為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時候而拿著高額報酬選擇退居二線,實際上并不好,并不能真正從一定程度上對社會起到很好推動作用,不過每個人有每個人選擇,畢竟評上高級只剩之前確實也是花費了大量精力,選擇退居二線,好好休息,也并沒有什么過錯。
眾所周知,在生活當中現在評上高級職稱就退居二線的現象其實是非常常見的,因為評上高級職稱退居二線,是從高級職稱人才年齡偏大,體弱多病,家庭負擔等眾多情況采取的人性化管理服務措施,是對這類人群重點照顧,但是從根本上來說,這是單位所實行的編制定崗等人事制度改革當中,退居二線者讓出的崗位,讓后續者是一種小團體利益表現,實際上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現象,但是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選擇,我們也不能過多去評價。
不過身為某個領域里面的專家或者是高級學者,其實應該要負擔起更多的社會的責任,要改變自己的看法,用自己掌握的真正的技術和本事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就比如小編身邊有一些年長學者在評上高級職稱之后,并沒有想過退居二線,而是想著利用自己真正的本事起到帶頭作用,在業務能力上帶動一批一批的人幫扶年輕人盡快成長,并不是選擇退居二線去放松自己,不過每個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夠說別人選擇退居二線就是一種錯誤的。
其實平常高級職稱之后退居二線,這種現象從本質上來說并不是特別的好,但是每個人的選擇和每一個人想要做的事情不一樣,我們不能過多的去說別人這種做法是不對的。
重慶及沿海地區的“退二進三”政策是什么
退二進三通常是指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縮小第二產業,發展第三產業(見國辦發〔2001〕98號)
suppress the second industry and develop the third industry
是上個世紀90年代,為加快經濟結構調整,鼓勵一些產品沒有市場,或者瀕于破產的中小型國有企業從第二產業中退出來,從事第三產業的一種做法。第二產業從市區退出,發展商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退二”就是對內環路以內及附近重污染、能耗大、效益差的工業企業有重點、分層次、分區域、分時段進行搬遷、改造或關閉停產。
之一產業: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牧業、副業和漁業)。
第二產業:工業(包括采掘工業、制造業、自來水、電力、蒸汽、熱水、煤氣)和建筑業。
第三產業:除之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各業。由于第三產業包括的行業多、范圍廣,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第三產業可分為兩部分;一是流通部分,二是流通服務部分。
后來把調整城市市區用地結構,減少工業企業用地比重,提高服務業用地比重也稱為“退二進三”。一些地方體改委又提出一個“退二進三”,這個“退二進三”的目的是為了盤活國有資產,提出一些企業從城市的繁華地段(二環路以內)退出來,進入城市的邊緣(三環路)進行發展,整個置換過程可以使企業獲得重新發展的資金,故也稱為“退二進三”。
重慶國企正高級職稱和副高級職稱退休待遇問題
之一,正高和副高在退休之后,調整養老金政策是不一樣的,正高要比副高多些。
第二,必須在退休之前提供高級技術職稱資質證書,和聘書以及檔案相關證明。
晉職稱退二進一什么意思
你說的是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吧。舉例子說,某單位現有已聘任為專業技術高級職稱的職工40人,而根據崗位設置分為5、6、7級三個級別,人數分別為6人、12人、12人(為2:4:4),共30人。即只有30人在崗上,而剩下的10人“沒有崗,享受7級待遇”,要通過“退二進一”的辦法進到7級,也就是說只有7級崗上的12人當中有因退休、晉到6級或其他原因倒出2個名額,剩下的10人才能進1人到7級崗。
評論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