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工商大學怎么樣

重慶工商大學是由原渝州大學和原重慶商學院合并成立的一所以經濟學、管理學、文學學科為主,經濟學、管理學、文學、工學、法學、理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具有碩士學位授權學科點的多科性大學。學校現有在校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學生、研究生25000余人。學校有16個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學學院、2個中外合作辦學學院、1個應用技術學院、3個校企合作辦學學院、1個繼續教育學院和2個獨立學院。有區域經濟學、企業管理、環境工程等9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有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微信號:ctkjcq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學校地址: 南岸校區位于中國重慶市南岸區學府大道19號 蘭花湖片區位于中國重慶市南岸區學府大道28號 江北校區位于中國重慶市江北區鵝石堡山

教學規模~~~~~~學校現有在校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學生、研究生近24000人。學校有16個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學學院、2個中外合作辦學學院、1個應用技術學院、1個成人教育學院和2個獨立學院。有區域經濟學、企業管理、環境工程等9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有53個本科專業,其中,經濟類專業8個、管理類專業 15個、文學類專業10個、工學類專業 12 個、法學類專業 2 個、理學類專業5個、體育教育類專業 1 個。多年來,學校已為社會輸送了本專科畢業生近6萬名,有的已成為技術、管理、科研和教學等方面的骨干,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師資力量

學校擁有一支學科專業配套、科研能力較強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1966人,其中專任教師1413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職工617人(其中正高職稱174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896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 24 人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 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1人。學校已獲得經濟學、管理學等2個學科組正高級職稱省級學科評議權和機械工程、漢語言文學、思想政治教育、數學、化學等5個學科組副高級職稱省級學科評議權。

1、發展目標 根據中央把重慶建成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西部地區重要增長極、城鄉統籌直轄市的戰略定位,以重慶堅實的產業基礎為依托,以現代服務業迅猛發展為契機,發揮我校專業的財經特色學科優勢,我校MBA項目將立足重慶、面向西部、著眼全國,培養滿足商貿、金融、物流、旅游、房地產等現代服務業和裝備制造、新材料等現代制造業需要的工商管理中高級職業經理人才。 2、發展環境 ——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對工商管理中高級人才產生了內在要求; ——《國務院關于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3號文件)對重慶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急需的工商管理中高級人才培養提出了迫切需要; ——重慶正在建設長江上游現代制造業中心、創新研發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商貿中心; ——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了與社會和企業緊密聯系的、有利于MBA教育的人脈資源和產學研結合的實踐環境 ——學校辦學環境優美,教學設施完備,具備培養MBA人才的良好實驗條件、圖書資料和圖情系統。占地2030畝,是市“十佳園林式單位”。資產總值20億元,教科儀器設備總值1.19億元,圖書館藏書244萬冊,中外文期刊3488種,其中,經管類圖書近70萬冊,經管類中外文期刊941種,數據庫20個。世界銀行贈建的“全球發展學習 *** 重慶遠程學習中心”和“教育數據中心”已成為市屬高校中包含精品課程建設網、中經網視頻資源庫、世界銀行培訓課程視頻資源等在內的更大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體系。有一個國家級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8個校級實驗教學中心。 MBA中心大樓實景3、發展思路 (1)根植本土、放眼國際,博采眾長、中西結合,打造MBA教育特色。 (2)立足重慶,服務西部,不斷培育優秀職業經理人。 (3)依托我校經管優勢學科和實踐實習基地,打造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的MBA人才培養模式。 (4)發揮我校多學科交融的復合優勢,設計具有本校特色的課程模塊,創新MBA課程體系。 (5)依托學校多年案例教學積累,開發重慶及西部特色案例庫,突出案例教學 *** 。 (6)送出去、請進來,精心培育既有扎實理論功底,又有豐富實戰經驗的師資隊伍。 (7)利用我校多年開放辦學形成的優勢教育資源,大力加強國際合作,打造開放的MBA教育平臺。 (8)充分挖掘校友資源,搭建校友平臺,不斷深化同企業之間的戰略合作,為學員的職業選擇和職業發展服務

教學設施

學校各種基礎設施完備,教學及科研設備齊全。圖書館藏書170余萬冊,中外文期刊3488種,建有重慶市之一家中國期刊網開放式鏡像站。學校多校區之間的校園網均已建成并互聯互通,建成跨越多校區光纖110公里,安裝信息點25000多個,接入校園網計算機共20000余臺,建成了"全球發展學習 *** 重慶遠程學習中心"和"教育數據中心",校園網主干帶寬為1000M。校園網通過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和中國公用信息網(ChinaNET)兩個出口,共1200M帶寬全面快速接入INTERNET。校園網承載有多種數字化教學、科研、管理、服務信息系統和數字資源。同時,學校還是重慶教育城域網主環節點之一,并為周邊高校及教育科研單位服務。

辦學理念

學校堅持以 *** 理論和“ *** ”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本科教育為主體,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以學科建設為龍頭,教學工作為中心,師資隊伍為關鍵,科學研究促教學,深化改革,開拓創新,促進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為國家培養高素質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把學校建設成為以經、管、文為主,經、管、文、工、法、理等學科協調發展,具有開放性辦學特色的高水平多科性大學。

院系設置

經濟貿易學院 財政金融學院 管理學院 商務策劃學院 會計學院 旅游與國土資源學院 文學與新聞學院 設計藝術學院 法學院 數學與統計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 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外語學院 體育學院 社會與公共事業管理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學院 應用技術學院 繼續教育教育學院 合作辦學學院: 國際商學院 (IBS) 現代國際設計藝術學院 建筑裝飾藝術學院 影視動畫學院 長江傳煤學院 獨立學院: 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 重慶工商大學派斯學院

官方網址

貼吧

[重慶市]2017重慶工商大學職稱,重慶大學工商大學

重慶工商大學排名

2022年軟科版全國排名第2772017重慶工商大學職稱,2022年校友會版全國排名第211。

重慶工商大學(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2017重慶工商大學職稱,是由中央和地方共建,以重慶市人民 *** 管理為主2017重慶工商大學職稱的一所公辦高校。

學校源出兩脈,一脈為1952年創辦2017重慶工商大學職稱的重慶機電工業學校,歷經重慶機器工業學校、之一機械工業部重慶機器制造學校、重慶第二機器制造工業學校、重慶第二機械工業學校、渝州大學等發展階段。一脈為1963年創辦的重慶財貿干部學校,歷經重慶財貿學校、重慶商學院等發展階段。2002年兩脈合并組建重慶工商大學。

重慶工商大學王牌專業

國家級特色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學、市場營銷、會計學。

省部級特色專業:貿易經濟、工商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統計學、應用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社會工作、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學、市場營銷、會計學、金融學、新聞學。

省級重點學科:應用經濟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新聞傳播學、統計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重慶工商大學

專業老師在線權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重慶工商大學圖組織結構

姑且稱你為同學吧

圖組織結構分很多種,不知道你是要哪個方面,或者是單個學院的?

如果看到的話請補充問題

這里有一份學校主要領導的

李春茹 黨委書記 主持學校黨委全面工作,分管黨政辦公室(發展規劃處、檔案館)、組織部(黨校)、離退休工作部(處)。

李春茹,女,漢族, *** 黨員,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1978—1982年在西南政法學院就讀本科,獲學士學位,后留校工作。1985—1988年在西南政法學院哲學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獲碩士學位。1988年碩士畢業后留校任教,曾歷任西南政法學院馬列部、國貿系副主任、黨總支副書記,法律系黨總支書記等職;1999年12月至2009年8月任西南政法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現任重慶工商大學黨委書記,兼任重慶市社科聯常委、副主席,重慶市哲學學會會長,重慶市婦女理論研究會副會長、重慶市女性人才研究會副會長、重慶市高校學生管理研究會副會長等職務。

李春茹教授主要從事哲學理論方面的研究,近年來公開發表論文三十余篇,公開出版專著、教材等二十余部。其中,有的成果曾獲省部級獎項。主持及參加省部級課題四項。

李春茹同志從事行政管理多年,近年來榮獲重慶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黨務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王崇舉 校長 主持學校行政全面工作。

王崇舉,男,教授,碩士生導師,漢族, *** 黨員,重慶人,1948年出生。1987年研究生畢業于長沙鐵道學院經濟數學專業,獲碩士學位。1997年2月,任重慶師范學院副院長。1999年3月至2002年4月任重慶商學院院長。2002年4月至今任重慶工商大學校長。系之一、二屆重慶市人大代表,第三屆重慶市政協常委。

王崇舉同志長期從事數量經濟學、區域經濟學、運籌學、系統理論等領域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在數量經濟學理論與 *** 、宏觀經濟決策理論與 *** 等領域有相當影響,是享受國務院 *** 特殊津貼專家。現為重慶市社科聯副主席、中國數量經濟學會副理事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長江上游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是重慶市之一批、第二批市級學術技術帶頭人、重慶市重點學科“區域經濟學”學科帶頭人。

王崇舉同志先后主持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三峽庫區可持續發展科技規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與 *** 民》、《中西部地區以高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環境和條件研究》和《設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理論研究與政策設計》,國家科技部軟科學項目《東西部開發戰略比較研究及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決策》等國家、部委、省市科研項目30多個,科研成果豐富,對國家區域經濟及社會發展相關領域的理論探索及實踐做出突出貢獻。近五年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自然基金和“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各1項,國際合作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16項;在《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上海社會科學》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4部,編著3部,研究報告若干份,多次領銜重慶市委市 *** 委托的重大研究項目。多項科研成果被各級 *** 部門采納運用,取得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曾榮獲國防科工委軟科學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近五年來獲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重慶市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其它省部級科研成果獎6項。

黃志亮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分管招生就業處、學生工作部(處)、研究生工作部、評估辦公室、團委、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黃志亮,男,教授,漢族, *** 黨員,重慶人,1955年8月出生。1988年 研究生畢業于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獲經濟學碩士學位。畢業后在重慶市市 *** 辦公廳財經辦任主任科員。1989年到重慶商學院工作,先后擔任系副主任、系主任、黨委委員、副院長,1995年獲國內貿易部有突出貢獻的部級專家稱號。2002年4月任重慶工商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黃志亮同志長期從事區域經濟發展研究。現任重慶市三峽移民與庫區經濟發展研究會副會長,重慶市《資本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研究會會長,《西部經濟論壇》(重慶工商大學學報)副主編。

黃志亮同志先后主持和參與了國家社科基金課題《長江三峽經濟開放區發展研究》、《西部開發中長江上游地區區域創新戰略研究》等課題10余項,獨立或合作出版的專著和著作有《現代企業創新論》、《重慶經濟發展論》、《重慶與云貴川藏桂經貿合作研究》等10余部,先后在《經濟學家》、《中國工業經濟研究》、《經濟體制改革》、《經濟學動態》、《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當代經濟研究》、《人民日報》理論版等報刊上發表論文37篇。主要代表作為《重慶經濟發展論》(專著)、《長江三峽經濟開發區發展研究》(專著)、《東西部開發比較研究及西部大開發戰略選擇》(專著)、《實施四大方略,推進重慶經濟開發》(論文)、《重慶與上海經濟發展階段比較中的思考》(論文)、《實施區域創新戰略,構建重慶區域創新系統》(論文)、《論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幾個主要特點》(論文)、《多層次區域創新戰略初探》(論文)。

朱伯蘭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主持學校紀委全面工作;分管宣傳部(新聞中心、校報)、統戰部、紀委辦公室、監察處、審計處、工會、教代會、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校園文化工程建設。

朱伯蘭,女,1953年出生,漢族,重慶市人, *** 黨員,教授,碩士生導師。1981年6月至2002年4月在渝州大學工作,先后擔任黨委宣傳部副部長、三峽經濟系黨總支書記、校長助理、理工學院黨委書記、黨校副校長、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2002年4月至今任重慶工商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兼任校工會主席、教代會主任。

朱伯蘭同志長期從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高校黨的建設與改革發展研究。是校學術帶頭人,先后主持省部級、校級科研項目21項;主編、參編專著10部;發表論文60余篇;獲省部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全國人文社科成果、省、市優秀德育科研成果獎多項。是中國婦女研究會婦女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教育管理科學學會常務理事、重慶市黨建研究會常務理事、重慶市婦女理論研究會副會長、重慶市高校紀檢監察學會副會長。

黃 朗 副校長 分管基建處、保衛部(處)、武裝部、實業開發總公司、科技開發總公司。

黃朗,男,教授,漢族, *** 黨員,湖北漢陽人,1956年1月出生。1975年10月參加工作。1983年7月畢業于西南師范學院生物系,理學學士。畢業后至今分別在渝洲大學和重慶工商大學從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研究和黨政管理工作。1995年11月至2002年3月擔任渝洲大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2002年4月至今擔任重慶工商大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

黃朗同志長期從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研究和黨政管理工作。重慶市高校基建規劃學會副理事長、重慶市高校后勤研究學會常務理事、重慶市紅十字會高校協會常務理事。

黃朗同志注重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先后主研和參研的課題有《重慶市利用世界銀行貸款項目的移民安置工程研究》、《重慶市經濟增長中的教育與人力資源因素的實證分析》、《高等學校學生公寓社會化與學生工作陣地建設研究》、《增強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 *** 與途徑研究》等;主編和參編的專著和教材有《新世紀的奠基理論》、《高校德育的理論與實踐》、《愛國主義教育理論與實踐》、《加強和改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研究》等;先后發表《論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教育與培養》、《論誠信道德平臺的構筑及其賦予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論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論略》、《以人為本,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理念》、《培養愛國主義精神要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 哲學思想的基本特點》、《努力實踐“ *** ”,永葆黨的先進性》、《密切黨同群眾的關系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五觀”》、《和諧社會視野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市場經濟與高等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統一——對 *** 實事求是思想的解讀》、《大眾化進程中的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研究》等論文。

黃朗同志曾先后被評為重慶市職稱改革先進個人,重慶市人事系統先進工作者,重慶市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工作先進個人。

黃大勇 副校長 協助黨委書記分管黨政辦公室;分管計劃財務處、資產與實驗設備管理處、數字校園建設與管理中心、融智學院;分管校地合作辦學工作、對口扶貧工作;兼任校體委主任。

黃大勇,男,漢族, *** 黨員,碩士,教授,1965年12月出生,四川內江人。

1987年7月畢業于安徽淮北煤師院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90年7月研究生畢業于寧夏大學中文系,獲北京師范大學文學碩士學位,1990年——2002 年在重慶商學院從事教學和管理工作,先后擔任系團總支書記、教研室主任、校長辦公室副主任、主任、黨委辦公室主任、校黨委委員等;1994年7月——1995年7月在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旅游系進修做訪問學者,2001年1月——2002年2月在重慶市委黨校第三期青干班學習。2002年7月任重慶工商大學校長辦公室主任,2003年10月任重慶工商大學校長助理,2004年9月任重慶工商大學副校長。

黃大勇同志是重慶市“322重點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才、重慶市旅游管理學術技術帶頭人、重慶市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兼任中國旅游協會理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財經教育分會常務理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個人會員、重慶市教育后勤協會副會長、重慶市秘書學會常務理事、重慶市國際稅務研究會常務理事等。

長期從事旅游管理、旅游學概論、區域旅游經濟、旅游市場開發、旅游發展規劃與發展戰略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教育部項目《發展鄉村旅游與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研究》、重慶市社科規劃項目《三峽重慶庫區旅游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及重慶市軟科學項目等課題10余項,主持完成橫向課題《江津市旅游發展規劃》、《城口縣旅游發展規劃》等20多項。出版《長江三峽庫區旅游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發展戰略研究》、《三峽庫區旅游產業發展戰略研究》等專著10多部,在《旅游學刊》、《經濟地理》等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獲得各級獎勵10余項。

鄭旭煦 副校長 分管教務處(高教研究所、全球發展學習 *** 重慶遠程學習中心)、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分管校企合作辦學工作;兼任校語委主任。

鄭旭煦,女,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漢族, *** 黨員,1964年10月出生。1986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化學系化學專業,獲理學學士;1990-1991年在華東理工大學化學工程系進修;1999年畢業于重慶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物理化學專業,獲理學碩士;2003年畢業于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藥物工程和藥物流變學方向),獲工學博士學位。1998年7月、2000年7月任渝州大學化學及化學工程系副主任、主任,2002年10月任重慶工商大學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院長,2003年11月任重慶工商大學校長助理,2004年9月任重慶工商大學副校長。

鄭旭煦同志長期從事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技術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研究專長為天然藥物篩選與化學、廢棄物資源化技術、環境催化技術。是重慶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重慶市第二屆學術技術帶頭人,重慶市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教育部2006-2010年教學指導委員會制藥工程分委員會委員,重慶市科協第三屆常務委員會委員,重慶市青年科學技術聯合會副主席,重慶市化學化工學會副主席,重慶市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常務理事,重慶市高等教育委員會常務理事。

鄭旭煦同志近五年主持主研省部級及以上教學科研項目20余項,公開發表核心期刊以上論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錄10篇。申請發明專利8項,已獲授權3項。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重慶市科技發明三等獎各1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重慶市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各1項。

陳運超 副校長 分管后勤處、圖書館、學術期刊社、繼續教育學院、派斯學院;分管對外培訓工作。

陳運超,男,漢族, *** 黨員,教育學博士,教授。1965年1月出生。1986年7月畢業于 *** 后勤工程學院,獲工學學士;1989年6月畢業于 *** 后勤工程學院,獲工學碩士學位;2002年7月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獲教育學(高等教育)博士學位。

1989年7月—2002年8月,歷任 *** 后勤工程學院油品應用化學系教員、教務處參謀、副處長、高教研究室主任。2003年9月-2006年9月,任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2006年10月至今,任重慶工商大學副校長。

主要致力于高等教育、高校管理及其國際比較等領域的研究。已發表中英文論文45篇,出版著作3部。現為歐洲高等教育研究協會會員、美國Vanderbilt大學《皮博迪教育研究》(ThePeabodyJournalofEducation)編委。

何勇平 副校長 分管科研處、研究生處(學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MBA教育中心、長江上游經濟研究中心、藥物化學與化學生物學研究中心、重慶市發展信息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管理研究中心)、廢油資源化技術與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分管產學研結合的相關工作。

何勇平,男,1961年4月生,重慶長壽人,教育學博士,碩士生導師,西南大學 *** 教授。1984年7月參加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國 *** 。工作經歷豐富,歷任西南師范大學(現西南大學)中文系任黨總支副書記、總務處副處長、黨委宣傳部副部長、部長;市教委宣傳與思想政治教育處、社會科學處處長。現任主要學術職務: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理事、全國高校社會科學科研管理會理事、重慶市高等教育學會常務理事、重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等。

茍朝莉 副校長 協助黨委書記分管離退休工作;分管人事處、國際合作與交流處(港澳臺事務辦公室)、江北校區管理委員會;分管中外合作辦學工作。

重慶工商大學有哪些專業

呵呵,下課了給你發啊

重慶工商大學是由原渝州大學和原重慶商學院合并成立的一所以經濟學、管理學、文學學科為主,經濟學、管理學、文學、工學、法學、理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具有碩士學位授權學科點的多科性大學。原渝州大學創建于1978年10月。原重慶商學院創建于1985年5月,隸屬于原商業部。重慶工商大學現由中央和地方共建,以重慶市 *** 管理為主,被國家確定為西部“一省一校”重點支持高校。

學校現有南岸主校區和江北董家溪校區,占地總面積2133.4畝。主校區設在重慶市南岸區學府大道,座落在長江之濱,南山之麓,緊鄰重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環境優美,是重慶市“園林式”單位和“文明單位”。

學校現有在校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學生、研究生25000余人。學校有16個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學學院、2個中外合作辦學學院、1個應用技術學院、3個校企合作辦學學院、1個繼續教育學院和2個獨立學院。有區域經濟學、企業管理、環境工程等9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有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53個本科專業,其中,經濟類專業8個、管理類專業 15個、文學類專業10個、工學類專業 12 個、法學類專業 2 個、理學類專業5個、體育教育類專業 1 個。多年來,學校已為社會輸送了本專科畢業生近6萬名,有的已成為技術、管理、科研和教學等方面的骨干,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學校擁有一支學科專業配套、科研能力較強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1966人,其中專任教師1413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職工617人(其中正高職稱174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896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 24 人。學校已獲得經濟學、管理學學科組正高級職稱省級學科評議權和機械工程、漢語言文學、思想政治教育、數學、化學學科組副高級職稱省級學科評議權。

學校學科專業建設成效顯著。“長江上游經濟研究中心”被教育部確定為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成功被評為國家級經濟管理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廢油資源化技術與裝備工程研究中心”被批準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區域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研究院”和“企業管理研究中心”被確定為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藥物化學與化學生物學研究中心”被確定為重慶高校市級重點建設的實驗室。現有區域經濟學、產業經濟學、企業管理等3個市級重點學科,其中,區域經濟學是重慶市“十五”期間重點建設的重點學科。統計學、思想政治教育被評為市級立項重點建設學科,并有傳播學、會計學、環境工程等9個校級重點學科。

學校重視科學研究和科技開發,堅持科學與經濟建設相結合,并積極將科學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為西南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兩校合并以來,學校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600余項,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近50項,省部級科研項目600余項,受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委托開展決策咨詢、管理咨詢、技術咨詢研究500余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近60項。學校研制的高效真空濾油機和透平油專用濾油機系列產品、螺紋鋼盤冷軋模具、心血管參數測試裝置、銀耳發酵飲料及其制備 *** 等成果共獲國家專利26項,其中發明專利4項。學校研制的TY-II透平油專用濾油機系列產品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部分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尤里卡"國際發明獎,獲國家專利6項。學校現設有區域經濟研究院、藥物化學與化學生物學研究中心、信息技術和社會發展研究院、重慶市發展信息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管理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院、環境保護研究所、油液凈化技術研究所等 35個研究機構。這些多學科聯合的科研機構極大地促進了新興邊緣學科和整個科研工作的發展,為 *** 、企業和社會提供了決策咨詢和相關服務。

重慶工商大學是一本嗎?

省內一本大學2017重慶工商大學職稱,省外二本。

重慶工商大學在重慶既有之一批次招生也有第二批次招生2017重慶工商大學職稱,所以通常認為重慶工商大學是一本大學。(自2020年開始,重慶高考本科之一批和第二批合并為本科批)如果考生不是重慶考生,重慶工商大學在考生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二批招生的話,考生也可以說重慶工商大學是二本大學。

重慶工商大學的發展:

2014年9月,學校入選“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

2017年7月,入選重慶市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2018年11月,學校獲批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

2021年4月,獲重慶市十佳書香校園稱號。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重慶工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