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初級、中級、高級職稱,退休后待遇差別有多大?

事業單位初級、中級、高級職稱的退休待遇,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總的來說,每個職稱等級相差400-1000元左右,每個職級相差300元左右,具體與個人工齡和評任職稱早晚有關系。 下面以我們中部地級市為例分析。

一、初級職稱退休待遇

一般來說,幾乎沒有以初級職稱退休的,除非是那種犯了錯誤,或者是自己不申請聘任中級職稱的。我在體制差不多20年,只見過1個我們市直單位以初級職稱退休的,這哥們因為生活作風不檢點,被紀檢部門給了處分,從副高級職稱降為初級職稱,后來以初級職稱11級退休。以下是他的退休待遇情況。

初級11級退休,工齡40年,2020年退休,基礎退休金是3300元,職業年金290元,總退休金大概3590元。

二、中級職稱退休待遇

中級職稱分為中級10級、9級、8級,等級越高,退休待遇越高。

①中級10級 ,工齡39年,2021年退休,基礎退休金是3630元,職業年金320元,總退休金大概3950元。

②中級9級 ,工齡39年,2020年退休,基礎退休金是3800元,職業年金370元,總退休金大概4170元。

③中級8級 ,工齡39年,2020年退休,基礎退休金是4000元,職業年金420元,總退休金大概4420元。

三、副高級職稱退休待遇

①副高7級 ,工齡39年,2020年退休,基礎退休金是4300元,職業年金460元,總退休金大概4760元。

②副高6級 ,工齡39年,2021年退休,基礎退休金是4550元,職業年金500元,總退休金大概5050元。

③副高5級 ,工齡39年,2020年退休,基礎退休金是4900元,職業年金550元,總退休金大概5450元。

三、正高級職稱退休待遇

正高級職稱相對比較少,特別是級別較低、編制人員較少的單位,能評上正高級職稱的屬于鳳毛麟角,一個編有30個專業技術崗的單位,大概只有2-3人能評上正高級職稱。

正高4級 ,工齡39年,2020年退休,基礎退休金是5800元,職業年金600元,總退休金大概6400元。

由上可知 ,事業編專業技術崗退休,初、中、副高、正高級別,每個職稱的退休待遇相差400-1000元左右,具體每個職級每個職級相差300元左右,具體與個人工齡和評任職稱早晚有關系。

因此,奉勸大家,能夠評上高一級的職稱,那就盡量想辦法評上,不要怕麻煩,怕沒關系。其實,評任職稱還是相對比較公平的,都講個先來后到,今年評不上,說不定明年就能評上。評上了,就能合理合法提升個人在職工資,從而增加退休待遇。一句話,不要跟工資待遇過不去,何必呢。

我在成都區縣,認識三位熟人,都是文教系統的,分別就是從初級、中級、高級崗位上,近年來退休的中人,他們的退休待遇分別是這樣的:

之一位,縣計劃生育保健站放射室醫生,2014年底退休,助理醫師,初級職稱,40年工齡,今年4月中人補發后,退休金為4900元左右。第二位,我戰友,縣人民醫院放射科主任,2018年退休,主治醫師,事業管理崗7級,工齡39.2年,中人補發后好為5900多元。第三位,也是我戰友,縣職業中學教師,2018年退休,副高級5級,工齡41年,中人補發后為7400元,而且享受正局級(正處)退休待遇,屬縣老干部局管理。

從以上三位事業單位初、中、高級職稱退休人員待遇來看,三者退休金待遇,差別還是挺大的,初級與中級相差1000元,中級與副高又相差1400元,初級與副高相差更大為2500元。

事業單位初級、中級、高級職稱,退休后待遇差別有多大?

事業單位退休,基本上不可能是初級職稱退休的,除非是犯錯,被處分,這樣的概率應該非常小。絕大多數事業單位中,因職稱名額比例限制,許多人都是以中級職稱更高一級退休,能上到副高,甚至高級,除了高校、研究院等級別達到一定程度的事業單位,其他因編制所限,因名額比例所限,因級別所限,都非常少。

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職稱一經取得,并被聘用,不僅是在職時享受待遇,退休同樣也會以在職時享受的職稱退休,享受更高級別的養老金。這一點,是政策規定,有人會認為不公平,為什么退休后還要享受在職時職稱的待遇,導致退休人員工資比在職人員還高。這個原因,就不解釋了,人都有老的時候,勸大家大度。

事業人員退休后,雖然沒有了在崗時的補助、津貼、績效獎勵等,退休工資也按工齡,分別按80、85、90%等比例發放,但整體如此,工資階層還是比較清楚的。大多數人都是中級職稱更高一級級別工資退休,視行業、單位,每個人的工資差別不大。但如果晉升了副高、甚至高級職稱,比其他人就高了一大截,基本上高三分之一左右,各地經濟情況不同,工資收入不同,養老金數額也不相同,但大致比例差不多。至于初級,能拿到中級職稱人員退休工資的三分之二,高級職稱人員的一半,就非常幸運了。

當然,這還要看行業,看地方財政,看個人條件,每個人都不一樣,會有小范圍的差距。

事業單位初級,中級,高級中,中級與高級之間退休待遇差別更大,能差2000元/月。希望能縮小這種理由不充足的差距,公平對待中級退休人員。

事業單位初級一般是工人居多,也有少數干部系列,由于學歷低,技術人平差等原因職稱上升困難,中級相應多一點,高級職稱有些單位由于指標少等原因要少一些,退休的待遇,就重慶而言,初級在3000~4000左右,中級多數在5000元左右,高級(付高)在6000~7000元左右,其他如每年的康養費等初中高級職稱均一樣,去年重慶事業退休人員升為2W3K元。

如果是社保并軌后的新人,在同一省市,排除各種特殊獎勵政策、正常退休的前提下。退休待遇只跟你一生工資產總額相關,工資總額決定社保個人賬戶總額,也就決定了退休后個人收入的可變項(基礎養老金是一樣的)。A一輩子工資進個人賬戶40萬,B60萬,那么A每月拿120分之一是3333,B是5000。當地基礎養老金2000,結果是A5333,B7000。

差別肯定有,至于差多大,一般初、中、高級之間,每個差一千至二千元左右,但不同單位之間也是有不同的,這取決于在職時工資收入差異以及上繳的社保額度、職業年金多少而定。就現在來看,退休時具有高級職稱是正常的,有不少人都是正高級退休。初、中級退休基本沒有,除非不是學專業的或者是完全搞行政的,且學歷較低,才有可能是初、中級退休。

差別大 高級職稱就是縣處級工資 中級職稱就是鄉科級工資 這兩個層級的退休人員多 占據了很大的比例 初級職稱就是科員級別 退休人員處于這個層級不多 高級職稱退休人員可以達到6000到一萬 中級職稱退休人員可以達到4000到8000 初級職稱也就是3000到5000吧!各地差別大 僅供參考哈[大笑]

差別是很大的,退休待遇是按年限和職稱級別發的,初,中,高級各相差3000元左右。

目前退休后的是有差距,主要差距在崗位工資的標準上,但將來隨著事業退休工資改革會逐步縮小差距,未來主要看在職期間繳納保險的基數大小以及年限長短。

[重慶市]2020年重慶正高級職稱,重慶市正高級職稱評審條件

重慶職稱改革辦公室發的職稱有用不

重慶職稱改革辦公室發布的職稱是有用的。重慶職稱改革辦公室發布的職稱分為三類:一類是高級職稱,包括正高級、副高級、中級和初級;二類是專業技術職稱,包括正高級、副高級、中級和初級;三類是勞動技能職稱,包括正高級、副高級、中級和初級。這些職稱是重慶市 *** 為激勵和鼓勵人們的職業發展而制定的,它們可以幫助人們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提升自身的職業技能,增強自身的就業競爭力,更好地實現自身的職業發展。

2022重慶高級職稱評定時間

一、2022年高級職稱評審時間:

一般每年6月份出政策文件,7-8月份進行申報,然后遞交相應的紙質材料(針對個別區域/專業,從2020年全面進行無紙化評審,紙質材料只需要遞交申報表),9-10月各評委會評審,11月份高級答辦,12月份公示,1月左右下證。各省時間略有不同,自己更好留意好評審時間。

二、職稱評審申報年限一定要滿足嗎?

是的,無論是畢業年限還是現職稱年限都必須要先滿足才能申報高一級別職稱。

三、職稱評審申報專業怎么選?

職稱評審申報專業,取決于單位從事的行業和實際項目內容方向是一致的。每年官方也會給出具體的申報專業,結合自己實際從事的,與哪個專業接近,那職稱評南申報專業就選哪個專業。

注意:專業選錯是會直接影響到最后職稱評審結果!

四、職稱評審對論文有什么明確要求?

1、數量要求

中級職稱:2篇論文,1篇發表,1篇不發表高級職稱:3篇論文,2篇發表,1篇不發表

2、文章查重論文必須滿足查重,建議查重率控制在?30%以內。

五、高級職稱申報專業必須和中級職稱一致?

可以不一致,申報專業是根據你現在所從事的工作決定的。如果評中級之后換了行業,那么高級的評南方向就以實際工作來報。

重慶文理學院,重慶三峽學院,長江師范哪個好點?

重慶文理學院相對好一點。

一、地理位置對比

1、重慶文理學院:距離重慶市50公里左右,紅河校區重慶市永川區紅河大道319號星湖校區重慶市永川衛星湖文化旅游區。

2、重慶三峽學院:距離重慶市200多公里,重慶市萬州區天星路666號。

3、長江師范學院:距離重慶市80多公里,重慶市涪陵區聚賢大道16號。

二、歷史沿革對比

1、重慶文理學院:學校前身重慶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和渝州教育學院分別創辦于1976年和1972年。

2、重慶三峽學院:1993年1月10日,“三峽大學”籌備組”在萬縣師范專科學校掛牌。1993年10月,原萬縣師范專科學校和萬縣教育學院完成了實質性的合并。1994年3月,萬縣師范專科學校、萬縣教育學院合并組建為四川三峽學院,并升格為本科院校。

3、長江師范學院:1931年,涪陵縣縣長謝汝霖修葺擴建鉤深書院,并將“涪陵縣立鄉村師范學校”遷入書院新建校舍。2006年,涪陵師范學院更名為長江師范學院。

三、師資力量對比

1、重慶文理學院:學校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國家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3人,全國優秀教師和優秀教育工作者4人,國家級會計領軍(后備)人才1人,重慶市“百人計劃”3人,“巴渝學者”特聘教授2人,重慶市青年拔尖人才1人,重慶市科技創業領軍人才1人,重慶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3人,重慶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15人。

2、重慶三峽學院:截至2019年4月,學校有1120余名教職工,其中,巴渝學者4人,在職專任教師910余人,高級職稱380余人,獲博士、碩士學位770余人,碩士研究生導師320余人(包括校外導師);建有重慶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進有中國工程院院士毛二可、中國科學院教授李寬意等高層次人才團隊。

3、長江師范學院:截至2018年12月,現有專任教師1248人,其中正高職稱152人,副高職稱339人,博士學位教師386人。有雙聘院士2名、“巴渝海外引智計劃”國際知名專家10人,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2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8人、重慶市“巴渝學者”特聘教授8人;有重慶市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重慶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市級高層次人才40余人, *** 碩士生導師80余人, *** 博士生導師10余人;有重慶市院士專家工作站和海智工作站各1個、重慶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個。

四、館藏資源對比

1、重慶文理學院:截止2016年2月底,圖書文獻總量253萬余冊,其中印刷型文獻總量174萬余冊,電子圖書79萬冊,年均訂購中外文期刊1600余種,報紙100余種。引進數據庫有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優秀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數據庫、EBSCO和SPLINGER外文數據庫等。自建數據庫有渝西縣志、優秀學士學位論文庫 、精品課程資源庫 、該校教師論文等。

2、重慶三峽學院:截至2019年6月,學校館藏紙質圖書175萬余冊,電子圖書166萬余種。學校擁有CNKI 中國知網、維普中文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庫、EBSCO 數據庫、FA *** 外文期刊數據庫等 15 個中外文數據庫。

3、長江師范學院:根據2018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校內圖書館總建筑面積3.5萬平方米,館藏紙質文獻圖書和報刊總量169.79萬冊,訂購和自建中外文數據庫33個,可提供讀者使用數據庫63個,數字資源容量達48TB。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重慶文理學院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重慶三峽學院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長江師范學院

重慶文理學院2020年報考政策解讀

之一章 總則

之一條

為確保我校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招生工作順利進行,根據《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關于印發2020年重慶市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招生實施辦法的通知》(渝教招發〔2019〕25號)等有關政策及規定,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條 本章程適用于我校2020年重慶市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招生。

第二章 學校概況

第三條 學校全稱:重慶文理學院

第四條 學校代碼:5008

第五條 辦學性質:公辦普通高等學校

第六條 辦學層次:本科

第七條 學習形式:全日制

第八條 辦學地址:重慶市永川區紅河大道319號

第九條 主管單位:重慶市教育委員會

第十條

學校概況:學校占地面積1767畝,校舍建筑面積71萬平方米,館藏圖書197萬冊,教學儀器設備總值3.5億元。學校現有正高級職稱人員180余人、副高級職稱人員400余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380余人, *** 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80余人;外籍教師(專家)20人,外聘專家300余人;來自全國20多個省(區、市)的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近2萬人;來自俄羅斯、意大利、馬來西亞等國留學生100余人;與市內外10余所高校合作開展研究生教育,聯合培養研究生累計400余名。

學校現設有19個二級學院,開設了66個全日制普通本科專業,專業涵蓋文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教育學、農學、法學、醫學等11個學科門類,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農林卓越計劃項目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門,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市級特色學科專業群2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0個,市級一流專業建設項目14個,市級特色專業10個,市級大數據智能類特色專業1個,市級教學團隊8個,市級精品類課程共29門。學校有4個市級重點學科,2個市級重點培育學科。在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發布的《2017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中,學校園林和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位居重慶市大學本科專業排行榜榜首,全國排名分列第5和第7,其中,園林專業躍升至“中國高水平專業”層次。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體育教育、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環境科學4個專業躍居重慶市大學本科專業排行榜前三甲,專業層次達到了“中國知名、區域一流專業”。2017年,學校獲批重慶市工程師創新能力培養訓練基地。

第三章 招生對象、計劃及收費標準

第十一條 招生對象:已參加重慶市2020年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招生報名,取得報名資格的普通高中畢業生(含具有同等學力者)和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

第十二條

招生計劃:各批次、各類別的招生專業及計劃以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和重慶市教育考試院審核公布的為準,考生可在我校招生網()或《2020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計劃及填報志愿指南》查閱。

第十三條

收費標準:各專業學費、住宿費等各項收費嚴格執行物價部門核定的收費標準。各專業具體收費標準在我校《新生手冊》或《2020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計劃及填報志愿指南》上進行公布。如因故退學或提前結束學業,學校按學生實際學習時間和實際住宿時間,按月計退剩余的學費和住宿費。

第四章 報名、考試、填報志愿及錄取

第十四條 報名辦法:報名時間、地點和辦法按照重慶市教育考試院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報名工作相關安排執行。

第十五條 考試安排:考生需按重慶市教育考試院相關安排參加相應考試。

第十六條

成績公布:考生可通過重慶市教育考試院門戶網()、重慶招考信息網()查詢考試成績和各類錄取更低控制分數線(具體時間由重慶市教育考試院確定并公布)。

第十七條

填報志愿:志愿填報采用網上填報方式,安排在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招生錄取更低控制分數線公布后進行(具體時間、填報方式等相關事項由重慶市教育考試院確定并公布)。如遇錄取時計劃未滿額,我校參加重慶市2020年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招生志愿征集工作。

第十八條

錄取原則:我校嚴格遵循我市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招生錄取照顧政策和“一檔多投”的投檔、錄取規則。具體政策及模式按《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關于印發2020年重慶市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招生實施辦法的通知》(渝教招發〔2019〕25號)公布的執行。除我市統一要求外,我校在錄取過程中還將按照以下原則實施錄取:

1.男女男生比例:我校各專業錄取無男女生比例要求。

2.外語語種要求:我校各專業不限制外語語種,入學后公共外語統一為英語。

3.錄取體檢標準:我校按教育部、衛生部和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制定的《普通高等學院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執行。

第十九條

錄取查詢:考生可登錄重慶市教育考試院網站()或重慶招考信息網()查詢錄取信息。我校錄取結束后在招生網()上公布各批次、各類別、各專業錄取更低分數線。

第五章 入學、資助政策與學歷證書

第二十條

考生待遇:考生被我校2020年重慶市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招生錄取后,不再繼續參加重慶市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來校就讀期間與全國普通高考錄取的考生待遇完全相同。

第二十一條

入學安排:考生被我校錄取后,錄取通知書與全國統一高考錄取通知書同步寄發。考生需按錄取通知書的相關要求到我校報到入學,因故不能按期入學者,應事先向所在二級學院請假,由二級學院統一匯總后報學生工作處和教務處備案。請假期限一般不得超過15日。未請假或請假逾期不報到的,除因不可抗力等正當事由外,視為放棄入學資格。入學三個月內,我校將對新生進行資格復審,對復查不合格者將取消其入學資格和學籍。

第二十二條 學校全面貫徹落實國家資助政策,構建了“獎、助、貸、勤、補、減”六位一體的學生資助體系,幫助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1.獎助學金種類分為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學校綜合獎學金、學校創新創業獎學金等。其中部分獎助學金標準如下:

國家獎學金8000元/年;

國家勵志獎學金5000元/年;

國家助學金:一等4300元/年、二等3300元/年、三等2300元/年;

綜合獎學金:特等2000元/年、一等1200元/年、二等600元/年;

創新創業獎學金:一等10000元/年、二等5000元/年、三等3000元/年。

2.家庭經濟困難的新生,可持錄取通知書等有關材料到已經開通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的當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申請辦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

3.針對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的學生,學校出臺了學費減免政策,以確保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4.學校設立新生入學“綠色通道”,確保新生順利入學。

5.校內設置多種勤工助學崗位,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學生提供勤工儉學的機會。

6.新生入學后有困難新生入學補助、臨時困難補助等多種資助辦法,努力做到讓每一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獲得資助,能順利完成學業。

第二十三條

學歷證書:學生在規定年限內修完人才培養方案規定的全部課程,成績合格,符合畢業條件,由重慶文理學院頒發經教育部電子注冊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畢業證書。

第六章 其他

第二十四條

重要聲明:我校從不委托任何中介機構和個人代辦招生事宜,有關招生相關工作,請直接與我校招生就業處聯系,否則出現任何后果,我校概不負責。

第二十五條 聯系方式:

1.監督申訴:

監督部門:重慶文理學院紀檢監察室

監督 *** :023-49891717

2.招生服務:

學校地址:重慶市永川區紅河大道319號(郵編:402160)

招生部門:重慶文理學院招生就業處

招生 *** :023-49891968 49891969

學校網址:

招生網址:

電子郵件:xyz *** @cqwu.edu.cn

第二十六條 本招生章程由重慶文理學院招生就業處負責解釋。

2022年重慶工程技術正高級工程師何時查詢

2022年重慶工程技術正高級工程師2022年一月查詢。根據查詢相關 *** 息顯示2020年重慶正高級職稱,2022年重慶工程技術正高級工程網上職稱查詢是在2022年01月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