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工程師,職稱評審是事關職業發展的重要一環,而重慶市中級職稱繼續教育則是評審中的關鍵要素之一。在本文中,我們將深入剖析重慶市中級職稱繼續教育的內涵和重要性,為您解答職稱評審中的種種疑問。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2021年從業資格證還要繼續教育嗎?
題主,2017年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被宣布取消,已獲得的證書也不在后續管理。
根據會計繼續教育規則,無論是否持證(現在是會計職稱證書),只要從事財務會計工作都是每年都是需要繼續教育。實際上只要從事財會行業都是持證上崗,只不過初級會計職稱證書替代了原來的會計從業資格證,但地位是一樣的。
繼續教育更好每年完成,因為有些地區是無法補學的,而且有些考區中級會計職稱考試需要提供完成繼續教育證明,所以繼續教育一旦不連續可能會對之后的職稱考試造成影響
2021重慶市脫貧后政策?
2021年重慶市在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后,繼續保持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并促進貧困地區的可持續發展。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政策措施:
1. **扶貧政策延續**:在脫貧后,重慶市可能繼續實施一些扶貧政策,如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的保障措施,以確保脫貧戶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
2. **產業扶貧**:鼓勵和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如農業、旅游業、手工業等,以促進當地經濟持續增長,提供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
3. **就業援助**:提供就業培訓、職業介紹等服務,幫助脫貧戶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產業就業,提高就業技能,增加收入來源。
4. **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改善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如道路、水電、通信等,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5. **社會保障**: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確保脫貧戶能夠享受到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待遇。
6. **教育資助**:為脫貧戶子女提供教育資助,確保他們能夠順利完成學業,提高整個家庭的教育水平。
7. **金融支持**:提供小額信貸、扶貧貸款等金融支持,幫助脫貧戶發展產業,增加收入。
8. **監測和預警**:建立返貧監測和預警機制,定期對脫貧戶進行走訪和監測,及時發現并解決可能導致返貧的問題。
9. **兜底保障**:對于喪失勞動能力或特殊困難的脫貧戶,提供兜底保障,確保他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請注意,具體的政策可能會根據國家和地方 *** 的最新決策而有所變化。如果您需要最新的政策信息,建議咨詢當地 *** 相關部門或查閱最新的 *** 公告和文件。
這個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扶貧政策的延續:重慶市 *** 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盡銳出戰、攻堅克難,確保脫貧攻堅各項目標任務的完成。
重點區縣的扶持:重慶市將特別關注原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區縣和市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區縣,全力支持他們的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
人口扶貧搬遷:重慶市已經完成了對貧困人口的易地扶貧搬遷,這將有助于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
駐鄉駐村工作隊的建設:重慶市將繼續加強5800個駐鄉駐村工作隊和5.71萬名駐村工作隊員(含之一書記)的建設,讓他們扎根一線,為鄉村振興做出貢獻。
總的來說,重慶市的脫貧后政策旨在通過各種措施,確保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鞏固,并推動鄉村振興的實現。
馬鞍山13名學生集體發熱未及時上報,疫情真的離我們遠去了嗎?
馬鞍山13名學生集體發熱事件,表明疫情風險還存在于我們生活當中。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事實是:新冠病毒或許永遠不會消失,我們可能將面臨一個長期的“后疫情時代”,就像流感、艾滋病一樣,新冠病毒在世界范圍內與人類共存。理由如下:
一、專家聲音
1、世界衛生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邁克爾·瑞安在世衛組織5月25日的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上表示,目前還不能去假設疫情存在“季節性”,這是一個很危險的想法。如果措施不嚴格,將會出現第二個高峰。此前瑞安多次表示過,新冠病毒或許永遠不會消失,人類要做好長期與之共存的準備。
2、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在5月22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新冠肺炎有可能轉成慢性疾病,像流感一樣與人類共存。
3、鐘南山多次在多個場合表示,病毒的研究與防控是一項長期的任務。
4、復旦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吳凡表示,這個病毒目前在人群當中已經出現了定植的傾向,在人群當中可能會長期一直存在,這是一個基本判斷。
二、新冠病毒的特性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說,歷史上沒有一個病毒像新冠病毒這樣詭異,正好介于當中:癥狀比暴發力強的流感重,傳播力比癥狀很重的SARS強,居然還有無癥狀攜帶。新冠病毒是“人類歷史上最難對付的病毒之一”,所以其特性決定了控制的難度之大:
1、因為傳染性強,稍一疏忽就會呈爆發式增長,所以控制起來非常棘手。
2、無癥狀感染者的出現讓新冠病毒具有一定的隱蔽性,目前除了逐個篩查外,別無它法。
3、新冠病毒具有很強的變異性,且目前對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晰,即使疫苗研制成功,對變異后的新冠病毒疫苗是否還有效仍未可知,病毒變異與疫苗研制是一個長期的“矛與盾”的升級戰。
三、人類的社交、協作特性與全球經濟一體化
1、人類的社交與協作特性是一種剛性需求,不論是個人情感、學習還是工作需要,都很難做到長期嚴格隔離。
2、現在是“全球化合作”時代,各國協作與分工越來越精細,都不可能回到“閉關鎖國”“各自為政”的原始時代。
只要有一個人、一個國家還有新冠病毒,就存在大面積傳染的風險。
那么,是不是只要新冠病毒還存在,就不能復課、不能復工、不能復航呢?
不是,沒有必要也不現實。后疫情時代,會慢慢進入正常的社會秩序。關鍵是要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人們不再恐慌,也不過度放松,而是理性看待,邊提防病毒邊生活、學習與工作。
簡而言之,中國有效地控制住了新冠病毒的大流行,這是醫學層面上的“勝利”,但不是社會學意義上的“結束”。每一個人都要做好長期面對病毒存在的準備。
生活常態化,防控措施也要常態化,比如出門戴口罩、注意社交距離、勤洗手、定時檢測體溫與消毒、不故意隱瞞旅行史與接觸史等,將其變成一種習以為常的習慣。
此次馬鞍山13名學生集體發熱事件,暴露出部分地區對疫情防控措施的疏忽與輕視,沒有認識到新冠病毒長期化、防控常態化的重要性,這是一個提醒,也是一個教訓。
我是@頭號情感 ,歡迎關注。
馬鞍山13名學生集體發熱未及時上報,疫情真的離我們遠去了嗎?
馬鞍山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是5月17日開學的,但是到5月20日晚,先后有13名學生出現發熱癥狀,其中某班級同一寢室6名學生出現了集體發熱。
5月11日,馬鞍山學院學生裴某某、武漢籍來博望區工作人員王某某與上海市新增確診病例同乘G1722次高鐵,被判定為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
但是裴某某返校后,并沒有被隔離,校方在開學前,也沒有落實復學前排查登記、核酸檢測、健康監測等相關防控工作。
馬鞍山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綜合指揮部在日前發布的《關于對兩起疫情防控措施落實不力的通報》中指出,
學校未將學生集體發熱一事按有關規定及時上報,且該學校在疫情期間,晨午晚檢,因病缺勤追蹤等制度落實不到位。反映出疫情報告制度不健全,防控措施有漏洞,存在安全隱患。
雖然校方立即將發熱學生送往醫院治療,經核酸檢測均為陰性,據說是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雖然慶幸,但是還是為疫情防控敲響了警鐘,如果孩子真的被感染,那么后果不堪設想,因為學校有那么多師生呢!
距離武漢疫情爆發,已經有4個月的時間了,國內疫情控制住了,我國很多地區現在都屬于低風險地區,所以人們在意識上都放松了很多。
但是低風險不代表沒風險,如果有一個病例,就可能感染一大片。
5.7日的舒蘭,只有一個確診病例,可是半個月就確診了40多例,而且還跨市跨省傳播了,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惕。
目前國內主要的防控壓力是無癥狀感染者和境外輸入病例,而新冠病毒很狡猾,有些感染者核酸檢測好幾次才能呈陽性,有少部分治愈的患者還出現了復陽,這都讓我們對這個狡猾的病毒不能放松。
此前,鐘南山院士在接受外媒連線采訪時表示,目前階段,中國的抗疫形勢并不比國外一些地方更樂觀,大部分中國人仍然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
(以上圖片均來源于 *** ,侵權聯系刪除)
雖然目前國內的疫情已進入常態化,已經逐步復學、復工、復產,但是防控并不能掉以輕心,而疫情一天不結束,我們就不能麻痹大意。
希望這次馬鞍山學生發熱事件能讓某些松懈的單位和個人一些警醒,讓我國的疫情防控做到萬無一失!
高級育兒師,關注母嬰健康和0-10歲孩子的養育和教育,獲取更多育兒資訊,歡迎關注銀花育兒!
新京報消息:5月25日安徽馬鞍山市新冠疫情指揮部發布通告,通報了兩起疫情防控措施不力問題。
其中,一所高校寢室里6人集體發熱,總共13人出現了發熱的情況,這個事件一經發生受到廣泛關注。
當地衛健委在通報內容中表示:給相關單位敲響警鐘。
發生在高校里的發熱情況,是和湖北籍的學生裴某某返校有關。
學生裴某某從湖北返回之后,學校沒有對其進行任何檢測,也沒有對其進行核算檢測。
防疫工作對于他們學校來說,就如同虛設。
事實上裴某某之所以發熱,是因為他是新冠狀肺炎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
我們都知道上海之前確診了一個湖北籍的病例,這個裴某某就是和上海的確診病例,坐的同一輛火車。
他們是同時從湖北出發,分別到不同的城市的,只不過裴某某在中途是有專車的。
最后裴某某到了學校,也就導致了他們學校里13人發熱。
目前為止還沒有確診病例,只能說還好沒有確診的。
不過,這件事給我們的啟示就是,任何時候都是不能麻痹大意的,盡管說我們的疫情是抑制住了,但是,一定要注意我們并沒有控制住疫情。
不管是終南山院士,還是張文宏教授,他們都是再三的強調,我們是要警惕疫情再次的爆發的。
所以說現在我們依然不能放松防疫的警惕,現在的情況是,疫情看似離我們遠去了,事實上一直都是在我們左右的。
現在世界上的疫情依然很嚴重,只要世界上的疫情沒有控制住,我們就不能說我們是安全的,因為病毒是隨著人的流動而傳播的。
所以說盡管說我們的國內的疫情抑制住了,我們復工復產復業復學了,但是,我們的防疫依然是不能放松的。
尤其是開學的學校,千萬不能大意,因為學校里一旦出現了疫情,后果不堪設想呀!
先回顧下馬鞍山的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和13名集體發熱者的兩起事件吧。
5月11日,安徽馬鞍山學院學生裴某某、武漢籍來安徽當涂縣博望區工作人員王某某,與上海市新增確診病例同乘G1722次高鐵,被判定為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
裴某某返校后,校方未對其落實復學前排查登記、核酸檢測、健康監測等相關防控工作;王某某來博望區后,企業未規范報備,所在鄉鎮未落實核酸檢測、健康監測等相關防控工作。
當涂縣就地隔離了這兩名密切接觸者,緊急采樣開展核酸檢測(5月21日檢測報告結果顯示均為陰性),并前往馬鞍山學院開展調查,指導校園防控工作;博望區同時對王某某接觸人員進行摸排管控,指導相關企業開展防控工作。
5月13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處研究員馮錄召表示,針對學校的防控工作要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之一,制定防控制度。學校應該圍繞關鍵環節和重點措施制定專門的疫情防控方案、應急處置預案和工作制度,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
第二,做好人員管控的要求。開展每日健康監測,尤其是體溫監測,加強對教職工、學生的晨午檢,對住校學生增加晚檢,加強學生因病缺課以及教職工因病缺勤的監測,嚴禁教職工帶病上崗、學生帶病上課。……
……
馬鞍山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自5月17日開學至5月20日晚僅三天多的時間,先后有13名學生出現發熱癥狀,尤其是5月20日某班級同一寢室出現6名學生集體發熱,學校隨即將發熱學生送院治療,經核酸檢測均為陰性。
我們可以看出前者裴某某和王某某是確診病例接觸者,返校返崗后未按防控要求落實排查登記、核酸檢測、健康監測的防控步驟和措施。
后者三天時間出現13名發熱癥狀學生,問題在于第1例發熱者出現在什么時間?校方處置沒有?第2名、第3名呢?竟還出現同一宿舍同有6名發熱者的情況!這是瀆職失職行為。
這兩起事件暴露出有關單位和責任人思想麻痹松懈,防控措施不嚴格甚至不執行,落實不細不力,關口環節不嚴,前移不到位等問題。
到目前為止,兩起事件中的15名當事者核酸檢測均為陰性,還未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可以說是“虛驚一場”,但暴露的問題不容輕視,不能重演。
因此,結論是管理問題,沒落實防控措施的問題,不是疫情的反彈和“卷土重來”。至于疫情是否離我們遠去,我們看專家是怎么說的:
李蘭娟此前在談到該問題的時候表示,五月份全國范圍內的疫情基本上得到控制了,武漢的疫情也在明顯的好轉,在3月底新增病例就已經全部清零了。當然,目前還不能輕易說疫情結束,現在還有很多病人在醫院是需要救治的,很難定義具體的疫情結束時間,只能說一個地區新增確診和疑似病例清零之后,再過28天,兩個潛伏期,如果沒有新發病人就是比較安全的。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表示,本場疫情在今年夏天結束已經基本不可能,下階段我國還是要管控好新冠病毒境外輸入的巨大風險。
雖然國內疫情早已經結束之一階段,但是因為各國疫情持續爆發,境外持續有人員入境,國外輸入疫情的風險仍然存在。我們要警惕境外輸入病例的關聯病例,還有無癥狀感染者的篩查也不能放松。
但上述通報的情況也必須引起重視。在全球疫情尚未結束之時,防控心理不能松懈。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重慶市中級職稱繼續教育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重慶市中級職稱繼續教育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歡迎大家多多關注納才網職稱評審平臺。
評論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