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工程師,職稱評審是事關職業發展的重要一環,而重慶職稱評定中級需要論文則是評審中的關鍵要素之一。在本文中,我們將深入剖析重慶職稱評定中級需要論文的內涵和重要性,為您解答職稱評審中的種種疑問。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重慶英才計劃入選標準?
重慶英才計劃將更加突出“高精尖缺”導向,更加注重統籌智能和技能人才,更加注重向產業一線和艱苦邊遠地區傾斜,切實提升人選質量、發揮人才引領作用。
重慶英才計劃加大了引才力度,允許市外人才依托在渝單位進行申報,入選經核實到崗后頒發證書、兌現待遇,符合條件的還可同時享受重慶相關引才政策。
申報中,我們堅決破除“四唯”。在申報條件、評審標準等方面,堅持突出品德、能力和業績導向,推行代表作制度,堅決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傾向。
這次申報,重慶注重遴選中青年人才,要求入選后須能在職在崗服務至少一個支持周期(3年)。
職稱改革嗎?
小建議:實行考,評,聘分離,夠條件就評選進級,但崗位進行考聘,能者上,聘上高一級崗位,就拿高一級的工資,聘上什么崗位拿什么崗位的價格工資,實行動態選聘,綜合考評,包括校長等管理崗,也可以實行崗位考聘,校長等管理人員實行資格證考試,先統考,取得校長等管理人員資格證,才可競聘相關崗位,管理崗拿管理崗工資,校長縣管,但校聘,學校由教師成立組建民主評議委員會,誰當校長(必須有校長資格證),評聘委員會或者說老師們說了算,大家說,這個建議咋樣?
多年來,職稱成為了許多老師心中的痛。從當前教育現狀來看,職稱制度的建立本是為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的一項政策,但如今卻被多數老師,特別是年青教師們所反對,我想主要體現在:
一、等不起,僧多粥少
每到職稱評審季,許多學校那可是相當熱鬧,許多教師為爭那一兩個職稱名額用盡渾身解數。即使是新的職稱制度下,以高級教師為例。小學高級教師比例8%,初中20%,占比是不大。哪所學校崗位被占了,如何沒有教師退休,許多達到條件的老師那真是等到白了頭。
二、評不起,要求高,材料多
職稱評審的要求實在是多,教育教學成績、教育科研成果,班主任工作成果等等,只要你想評職稱,就不得不為此寫論文、弄課題、參加業務競賽等犯愁,甚至不少老師為此弄虛作假。
好不容易爭得一個申報名額,還沒來得及為爭得名額而喜悅,卻不得不沒白天黑夜地組織材料。材料提交后又擔心評審過程是不是能客觀公正,到處托人走關系。
因此, *** 中有一種來自教師中的聲音,呼吁取消職稱。
但仔細想來,如今的職稱評審中是有問題,但要取消是不現實的。先拋開問題不說,作為教師群體,肯定是需要制度杠桿來激勵競爭、提升專業水平的。作為教師,從寫文章、參加比賽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也是自我成長的途徑。可以說一味地講平均主義,不論干得好還是壞,結果都一樣,那是教育的災難。所以個人認為職稱制度的問題不是制度本身,而是制度的科學性和執行的確需要改革。
同家近年來也在不斷完善職稱制度,加大了改革力度,2015年《關于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將中小學職稱并軌,今年年初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也明確了要進一步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和考核評價制度改革。所以職稱改革一直都在進行中,未來職稱不論是從人數占比、評審條件、評審過程等方面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改變和完善。比如說像我們這里現在論文已經不作為必要條件了,而是九選二。如果還有老師說九個條件中自己連兩個條件都不能滿足,那只能說自己只是在教書,而不關注自身的專業成長了。問題是現在這樣的人還真的大有人在。
前期人社部發布的《關于做好2018年度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拉開了今年的教師職稱評審的序幕,比起往事這個時候我們地區的材料提交工作已經結束,而今年要晚得多,我想可能就是為落實通知中要求的突出分類評價,完善評價標準;進一步暢通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職稱評聘渠道;適當提高中小學、幼兒園高級教師崗位比例;進一步提高評審質量等要求要對細則進行一些修訂吧。所有要評職稱的老師們可以關注一下當地政策的出臺。
更多教育觀點、教學經驗、學習資源、教育技術,敬請關注“輕風教育”。
職稱改革一直是近些年的熱點。各個專業技術單位,都對職稱評定標準、評定條件、職稱限額、評定程序的過程等,有著各種各樣的非議和意見。在廣泛征求了各個階層和各個領域的意見之后,國務院于2017年出臺了《關于全面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方案》,2018年年初,甘肅、廣東、重慶、廣東、江蘇等省,也根據《方案》制定了各自的《實施意見》。
各省的《實施意見》,是對醫生、教師、工程師、農藝師等專業技術人員人才評價和服務管理進行了深層次的改革,對原來實施的職稱管理基本制度進行了顛覆性的改革,對提高專業技術人員待遇、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都有著非凡的意義。
《實施意見》改革的重點,主要體現在以下6個方面:
1、打破職稱評定級別限制,所有職稱系列全部設置至“正高”級別。以前小學教育等未設置正高級別的職稱體系,全部重新設置,體現公平公正原則。
2、職稱評審實行備案管理制,將職稱評審權限更大限度下放,符合評審條件的市縣,以及科研院所、高校、醫院等,都可以按照程序規定,自行進行職稱,只需向主管部門進行備案,并接受其全程監督。
3、取消不合理的硬性限制條件。不再將發表的論文級別和數量,以及計算機、外語等做為統一硬性要求,和苛刻的限制條件,可以由評審部門酌情確定統一標準,降低其作為職稱評價的比例和系數。同時,加大專利成果、項目報告、工作總結、工程方案、教師教案、醫生病例、調研報告等實踐性依據的占比,實際工作成績均可作為重要評判依據,突出對創新能力的評價。
4、完善各類專業的評價標準體系,重新修訂職稱評價標準,要求3年基本成型,5年形成制度,指導各行業領域內職稱評定。
5、取消或簡化程序性手續,充分發揮 *** 優勢,實行網上報名、遞交資料、公示等,簡化職稱評定職稱。
6、實行道德建設一票否決制,注重道德建設。對弄虛作假等行為設置黑名單,同樣實行一票否決制度,嚴肅職稱評定秩序。
職稱改革的目的,是更切近實際需要,更有利于體現職稱的作用,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發揮出職稱對專業技術的創新促進作用,體現出專業技術人員的實際能力水平。
職稱改革是必然趨勢。
看了很多問答,主要集中在教師崗位的職稱評定。其實職稱的范圍比較廣泛,事業單位中普遍都有存在職稱評定的問題。
目前爭議比較大的還是三個方面:
一是教育系統的職稱評審。
二是公立醫院的職稱評審。
三是各類事業單位性質的研究機構。
主要是這三個方面集中的技術類人才相對來說比較集中。
本人參加過2012年前后的自己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崗位設定的改革工作。這個工作主要是確定單位的屬性,是專業類技術管理事業單位,還是公益管理類事業單位。在這個基礎上確定從事管理崗和技術崗的人員和比例。從事公益管理類的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的配置比例會很低,這樣就限制了很多新進人員的上升途徑,從事專業類事業單位也是同理,技術人員配置比例多,管理崗比例少。這本身就是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因此,也產生了很多問題和矛盾。比如,人才流失,激勵機制失靈,創新動力不夠,學歷論文造假等等。
職稱改革是一個必然趨勢。它的決定因素有很多,一是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改變決定了改革的必然性。二是社會資源配置的發生機制的改變。三是市場經濟的屬性發生的改變。四是社會分工的精細化和專業的改變。
我認為已經到了非改不可地步了!
提到職稱,廣大教師哀聲一片!職稱被教師評為“教育四害”之首,可見其讓教師多么深惡痛絕!
首先是職稱評定的限額,窄化、阻礙了教師向上的通道。
職稱評定制度的設立,原意是激勵教師努力鉆研,提高專業技術能力。但是,限額制,使職稱成為可望而不可即的水中花、鏡中月!很多優秀的教師,條件很好,但受限于名額,只能眼巴巴的等。這就嚴重挫傷了教師的積極性。后來者更是失望,前面那么優秀的老師都評不上,作為年輕老師,出路又在哪里呢?
其次,職稱評定制度的條件過于復雜、嚴苛。
中小學教師的職稱評定條件太高,不利于教師參評。有個段子說,崔永元如果來中小學教書,一定評不上高級教師!笑完之后,想想其中味,也是令人心酸的!
第三,職稱評定制度欠公開、公平、公正。
職稱評定吐槽最多的是,領導往往包攬了職稱評選的機會。留給普通教師的機會少之又少!
……
所以說,職稱不是要不要改?會不會改?而是必須改了!
建議:
1.中高級教師職稱不限額!
2.滿15年教齡,自動晉升中級職稱。滿30年教齡,自動享受高級教師待遇!
3.簡化職稱評定程序,降低評選條件。
我從事職稱評審七年,歡迎關注我,了解廣州職稱評審條件、業績材料清單、論文要求。
我們都知道教師的職稱每個學校都有名額限制,常常僧多粥少,很多人去爭一個職稱,弄的很多教師評不上,進而好多教師都在呼吁取消職稱。但是工程類職稱與教師類職稱不同的是:只要學歷符合評審等級的要求,工作年限滿足評審等級的要求,個人業績提交材料符合要求,論文有收錄且有網查鏈接,通過職稱評審是不難的。
現在個地方 *** 都在發布利好的消息,完善工程師職稱改革,以廣東省2020年職稱評審工作為例:
專業設置針對性強,多崗位可參評
職稱改革后,建筑、機電、電力行業外的工程師,均可申報適合自己職業規劃的對應專業:
打破申報方式單一化
申報人可結合自身條件,選擇更優申報方案:評審、認定、考評結合、以考代評。
完善跨級評審
1.高技能人才,如高級工、 *** 、高級 *** 互評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
2.允許在專業領域有突出貢獻或顯著成績的申報人,直接通過綠色通道申報高級職稱。
3.職業資格對應職稱
多項舉措切實為申報人減負
1.精簡繼續教育證書
2.紙質證書變電子證書
3.放寬對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
所以我認為,擔心2020年職稱改革的工程師,現在可以放下心來,松一口氣了,反而應該想想在職稱改革越來越有利的今天,我們應該怎么把工程師職稱評下來。我從事職稱評審七年,歡迎關注我,了解廣州職稱評審條件、業績材料清單、論文要求。
建筑師中級職稱論文發表都有哪些期刊?
有以下期刊:
1.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巖土工程學報3.建筑結構學報4.巖土力學5.土木工程學報6.城市規劃7.工業建筑8.建筑結構9.城市規劃學刊10.工程地質學報11.中國給水排水12.空間結構13.建筑材料學報14.給水排水15.重慶建筑大學學報(改名為:土木建筑與環境工程)16.混凝土17.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18.世界地震工程19.建筑學報20.暖通空調21.中國園林22.建筑鋼結構進展23.防災減災工程學報24.混凝土與水泥制品25.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6.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7.規劃師28.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9.沈陽建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30.國際城市規劃31.建筑科學32.施工技術33.結構工程師
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重慶職稱評定中級需要論文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重慶職稱評定中級需要論文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歡迎大家多多關注納才網職稱評審平臺。
評論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