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公的科員與事業編制的中級職稱,有哪些區別?
先說相同點。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首先,參公人員和普通事業人員都使用事業編制,編制性質是一樣的;其次,參公人員和普通事業人員(主要指公益一類)的工資待遇都由國家財政供養,按照相應標準核發,也就是說都是吃公家飯的人;第三,參公人員和普通事業人員現在都需要參加統一考試才能入編,入職后都能晉升擔任領導職務,且可以相互交流。
不同之處也有幾點:
之一,編制相同,工資待遇不同。參公人員雖然和普通事業人員一樣都使用事業編制,但是不執行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而是按照公務員法管理,享受公務員同等待遇。比如車補、年終績效等,參公人員有,而普通事業編沒有。因此名義上雖然普通事業編中級職稱工資待遇相當于正科水平,一般情況下要比參公的科員要高很多,實際上算上年終績效、車補等收入,參公的科員并不比普通事業中級人員少,甚至有的地方可能還超過中級職稱人員。這是參公人員相對普通事業中級人員最明顯的區別。
第二,編制相同,晉升空間不同。參公人員執行公務員法,因此有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如果單位平臺高,比如是在市級以上機關,那么毫無疑問參公科員的發展空間會比普通事業人員大,哪怕后者已經取得中級職稱。而如果參公人員所在單位的層級比較多,比如是縣鄉機關,那么反過來可能普通事業編中級職稱更有優勢,畢竟其已經相當于正科工資待遇,下一步還有機會晉升副高,而參公科員想要拿到副處的四級調研員,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第三,編制相同, 社會 地位不同。事業單位之所以能參公,是因為具備一定的行政執法職責。換言之,在參公單位工作,因為掌握執法資源, 社會 地位普遍要比只提供公益服務的公益類事業單位要高。這是個人一些隱形福利息息相關的。更直白點說,參公人員可能更實惠。這是參公單位的優勢所在。
工資待遇不一樣,參公和公務員一樣,公積金高,每年有績效工資。事業編沒有。
干過機關事業人事工作十幾年的人來說下,單純從工資比,中級職稱應該比參公科員高一些,一般來說中級職稱工資與正科工資大體相當。參公后只能走職務和職級了,如果是基層的單位,職務天花板很低,有可能一輩子都是科員。但如果是省級直屬單位,職務天花板高些,可以當到處級也不一定。舉例說,縣里的一個參公單位,單位領導才是科級,下面普通干部只能是科員。但一般基層人多一些的事業單位多少也會有些副高和正高的崗位,所以走職稱還是有點盼頭的,雖然也很難,但總比一輩子科員強。所以要看是哪一層級的參公單位,看看自己單位是什么級別建制的,是處級還是科級,級別越低走職稱相對好些
中級職稱參公后怎么辦
專業技術崗工資標準套職稱,管理崗、公務員、參公工資標準套崗位級別,專業技術崗中級職稱聘用后待遇比同等情況其他崗位的副科級略高(一般情況下),事業單位參公后一般為科員,單位提拔為副主任科員也就是副科級后工資待遇跟中級差不多,但是參公退休后工資待遇要比事業單位略高,目前條件下,公務員、參公要比事業編多至少500的公車補貼,可以參加公務員遴選等等。總體來說,參公管理后不采用職稱,但發展要好于事業單位。
公務員或者參公人員可以評職稱嗎
不可以。文件是《公務員法》,因為參公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而公務員法沒有職稱,所以參公也沒有。
事業單位參公了,職稱還有用嗎?
沒用了。參公單位套的是行政級別工資,跟職稱沒有任何關系,以后想加薪就升官吧。職稱證書一定藏好了,說不定哪天參公又改純事業單位了,到時你又可聘職稱了。
參公事業單位能不能申報工程師職稱?
不能。
參公事業單位的管理辦法與公務員一樣,公務員是不能進行職稱的評定的。
參公事業單位與公務員為什么不能評職稱的理由:
1、公務員申報專業技術資格評審是公務員隊伍建設的需要。國家早已于2004年提出公務員分類管理的改革方向,分行政類、綜合執法類和專業技術類公務員。事實上公務行政工作許多專業專職崗位對專業技術要求越來越高,我市認為有必要制定公務員評定職稱的具體政策。
2、符合國家92年提出的評聘分開的職稱改革方向。職稱制度歸根到底是人才評價制度,評定的是專業技術任職資格,并非崗位和職務,是使用人才的依據,是專業技術類公務員提拔使用的有效依據。
評論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