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機電職業技術大學輔導員要求

一、 *** 原則

微信號:jy002002007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方針重慶機電職稱證書,按照德才兼備標準,嚴格程序、嚴格把關選拔優秀人才。

二、 *** 計劃

本次 *** 人數、具體崗位、相應條件及待遇等詳細情況見《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大學2023年之一批公開 *** 專職教師崗位情況一覽表》(附件1)。

三、 *** 范圍和對象

1.熱愛祖國,遵守憲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及職業道德和教書育人的精神,服從安排并適應應聘崗位要求;

2.具備崗位所需的專業、能力或技能條件;

3.具有正常履行崗位職責的身體條件,符合錄用體檢標準。

四、 *** 程序

(一)報名方式及要求

1.凡符合 *** 條件者,須填寫《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大學應聘報名表》(附件2)和《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大學公開 *** 應聘人員個人信息表》(附件3),并提交個人簡歷及相關證明材料。

相關證明材料包括重慶機電職稱證書:本人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書(應屆畢業生學歷學位證書暫不能提供者須提供《教育部學籍在線驗證報告》《應屆畢業生就業推薦表》和成績證明單)、教育部學歷證書電子注冊備案表(境外獲得學歷學位者應提供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外學歷學位認證書》)、職稱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學術成果、獲獎證書等。

以上資料掃描件打包成壓縮文件,并將其發送至重慶機電職稱證書我校人事 *** 郵箱(cqjdrsc@sin *** ),電子郵件主題請以“應聘:應聘學院+崗位+姓名”命名。每個表格所填信息必須按規定填寫完整,未按規定填寫或提交材料的,均視為無效報名。

報名時請加入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大學 *** *** 群:1053347463或679599141(加群時請以“應聘崗位+姓名”驗證身份)。

2.聯系方式:023-87388017 李老師 曹老師

3.報名時間:即日起至2022年12月24日17:00止

(二)資格審查

報名截止后,學校人事處根據 *** 崗位的專業、能力等要求對應聘人員進行資格審查,資格審查合格者方可參加考核。

(三)考核

考核方式為筆試、能力測試和面試。考核時間及內容另行通知。

面試采取半結構化方式,主要考核應聘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素質。

專職教師崗應聘人員的專業水平,主要通過試講方式進行(請作40分鐘相關專業授課準備)。

學生輔導員教師崗筆試內容主要為基礎綜合知識、時事政治、應用文寫作等。

現場線下考核時須提交報名表、個人簡歷,交驗相關證明材料原件并提交復印件一份。

(四)體檢

由學校統一組織體檢。體檢時間、地點另行通知。

(五)錄用

考察合格者予以錄用。由學校人事處提出錄用意見,報校長辦公會審議。

五、合同方式及待遇

經審議同意錄用的人員,由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大學簽訂聘用合同。待遇根據學校相關規定發放,并統一購買“五險一金”。

錄用人員按規定執行試用期。試用期內,考核不合格或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者,取消錄用資格并解除勞動關系;試用期考核合格者,予以轉正。

六、紀律要求

應聘人員應遵紀守法,誠實守信,若有違反規定或弄虛作假的行為,一經查實,取消其報名資格或錄用資格,并按有關規定追究當事人的責任。

[重慶市]重慶機電職稱證書,重慶市機電集團職稱

機電一體化相關的證書和職稱。

機電一體化的主要證書為注冊電氣工程師,職稱分為研究員或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正高級)、高級工程師(副高級)、工程師(中級)、助理工程師(初級)。

注冊電氣工程師為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電氣工程師執業資格證書》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電氣工程師執業資格注冊證書》,從事電氣專業工程及相關業務的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從事電氣專業的監理、招投標、評標、技術咨詢等工作。

工程師為職業水平評定(職稱評定)的一種。其下,有技術員,助理工程師等職稱;其上有高級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等職稱。按職稱(資格)高低,分為研究員或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正高級)、高級工程師(副高級)、工程師(中級)、助理工程師(初級)。

擴展資料:

注冊電氣工程師考取要求規定:

1、取得本專業博士學位后,累計從事電氣專業工程設計工作滿2年;或取得相近專業博士學位后,累計從事電氣專業工程設計工作滿3年。

2、取得本專業碩士學位后,累計從事電氣專業工程設計工作滿3年;或取得相近專業碩士學位后,累計從事電氣專業工程設計工作滿4年。

3、取得本專業大學專科學歷后,累計從事電氣專業工程設計工作滿6年;或取得相近專業大學專科學歷后,累計從事電氣專業工程設計工作滿7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工程師職稱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注冊電氣工程師

重慶電工資質證書

1, 我國職業資格鑒定

電工共五級 技能鑒定為: 初級(五級資格)、中級(四級資格)、高級(三級資格)、 *** (二級資格)、高級 *** (一級資格),職業資格屬于技術等級,不屬于職稱 ,但國家承認二者待遇相同,薪資,住房,戶口等,三級資格等同于助理工程師,二級資格對應工程師。 職稱為: 助理工程師(初級職稱)、工程師(中級職稱)、高級工程師(副高級職稱)、教授級工程師、研究員級工程師(與教授級工程師同為正高級職稱

2 , 電磁是自然界物質普遍存在的一種基本物理屬性。因此,研究電磁規律及其應用的電工科學技術對物質生產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能源、信息材料等現代社會的支柱都有著深刻的影響。電能作為一種二次能源,便于從多種途徑獲得(如水力發電、火力發電、核能發電、太陽能發電及其他各種新能源發電等),同時又便于轉換為其他能量形式以滿足社會生產和生活的種種需要(如電動力、電熱、電化學能、電光源等)。與其他能源相比,電能在生產、傳送、使用中更易于調控。這一系列優點,使電能成為最理想的二次能源,格外受到人們關注。電能的開發及其廣泛應用成為繼蒸汽機的發明之后,近代史上第二次技術革命的核心內容。20世紀出現的大電力系統構成工業社會傳輸能量的大動脈;以電磁為載體的信息與控制系統則組成了現代社會的神經 *** 。各種新興電工材料的開發、應用,豐富了現代材料科學的內容。物質世界統一性的認識、近代物理學的誕生以及系統控制論的發展等,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電工發展的影響。同時,各相鄰學科的成就也不斷促進電工向更高的層次發展。因此,電工發展水平是衡量社會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是推動社會生產和科學技術發展,促進社會文明的有力杠桿。電氣化與現代社會 自19世紀80年代開始應用電能以后,幾乎所有社會生產的技術部門以及人民生活,都逐步轉移到這一嶄新的技術基礎上,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改變了人類的社會生活方式,使20世紀以“電世紀”載入史冊。 電照明開發較早。它消除了黑夜對人類生活和生產勞動的限制,大大延長了人類用于創造財富的勞動時間,改善了勞動條件,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這為電能的應用奠定了最廣泛的社會基礎,成為推動電能生產的強大動力。電傳動是范圍最廣、形式最多的電能應用領域,電動機作為最重要的動力源,從根本上改變了19世紀以蒸汽動力為基礎的初級工業化的面貌。電熱、電化學、電物理的發展,開辟了一個又一個新的工業部門和科研領域。總之,電的應用不僅影響到物質生產的各個側面,也越來越廣地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面(醫療電器的廣泛應用和家用電器的普及只是人們熟知的兩個例證)。電氣化已在某種程度上成為現代化的同義語 ,電氣化程度已成為衡量社會物質文明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大規模、多層次工程系統 電能以光速傳播 ,至今未能實現工業規模儲存。因此,電能的生產與消費幾乎在同一瞬間完成,隨發隨用。發電、變電、輸電、配電、用電各環節組成了始終處于連續工作的不可分割的整體 。這種集發電 、供電、用電于一體的大電力系統是人類工程科學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到20世紀70年代,世界上已建成好幾個裝機容量超過億千瓦的大型電力系統,其中覆蓋面積更大的達1000多萬平方千米。每個系統年傳輸、分配的電能都超過萬億千瓦時。這種系統中,有功潮流、無功潮流、高次諧波、負序電流等以光速在全系統范圍瞬間傳播。它既能輸送大量電能,創造巨大財富,也可能在瞬間造成重大災難性事故。為保證如此巨大系統安全、穩定、經濟地運行,對系統的控制方式和自動化裝置提出了高標準的要求。電力系統成為社會物質生產部門中空間跨度最廣、時間協調要求嚴格、層次分工極復雜的實體工程系統。在某種意義上,正是電力系統的出現和發展,促進了系統工程和自動控制這一高新技術領域的形成,并帶動了一系列工業、科研部門的發展。電工制造與電工新技術 電工制造業為電能的生產和消費系統提供物質裝備。隨著對電能需求的增長,為滿足建設大型電廠的需要,通過改進發電機的冷卻技術,采用新型絕緣材料、鐵磁材料,改進結構設計,使發電機的單機功率增大、成本降低 。更大火力發電機組的功率由1926年的160兆瓦增大到1973年的1300兆瓦;水電機組由1942年的108兆瓦提高到1978 年的700兆瓦 ;核電機組由1954 年的5兆瓦提高到80年代的1300 ~ 1500兆瓦 。與電力系統規模擴大相適應,輸變電成套設備容量也迅速增大 。繼1952年制成之一套380千伏交流輸變電成套設備后,70年代以后又先后制成1000~1500千伏的交流輸變電設備 。用電設備中約有 70% 的負荷為電動機,大的如軋鋼電動機和高爐鼓風電動機,其單機功率分別達12780 千瓦和36000 千瓦 ;小的有千百種用途各異的微特電機。電力電子技術的出現不僅使直流輸電技術得以穩步發展,而且使交、直流傳動技術和各種電源轉換技術都得到革新。它將微機控制與功率執行緊密結合,統一完成邏輯、控制、監視、保護、診斷等綜合功能,有力地推動著機電一體化的技術潮流。努力探尋新的發電方式是電工發展的重要方面。自1954年以后,核能發電很快成為繼火電、水電之后的第三大發電方式。50年代末,磁流體發電嶄露頭角,到1985年已建成50萬千瓦工業性磁流體-蒸汽聯合熱電站 。實現受控核聚變反應是最終解決人類社會能源問題的途徑之一。各國都集中力量進行研究 。到 90 年代 ,人類正邁向解決這一問題的大門。超導材料研究的新突破,向人們展現了超導電工時代的誘人前景。燃料電池和動力蓄電池可以分散建設,不需長距離輸電,將有可能為電能供需系統開創全新境界。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生產應用緊密配合的結晶 以電能應用為標志的技術革命區別于它以前的技術革命的根本點在于,它不是直接來源于工場或其他生產實踐領域,而是來源于科學實驗室。正是它的出現,首先把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清晰地寫在人類認識史上。人類很早就注意到自然界的電磁現象,但直到1800年A.伏打在實驗中發明了伏打電池,使人類首次獲得持續穩定的電源,促進了電學的研究轉向電流,并開始了電化學、電弧放電及照明、電磁鐵等電能應用的研究。1831年,M.法拉第通過實驗發現了電磁感應定律,推動了電磁科學與技術發展。這一定律的發現,不僅使靜電、動電(電流)、電流與磁場相互感生等一系列電磁現象達到了更加全面的統一認識,而且奠定了機、電能量轉換的原理基礎。1873年,J.C.麥克斯韋導出描述電磁場理論的基本方程——麥克斯韋方程組,成為整個電工領域的理論基礎。發電機的發明實現了機械能轉換為電能,征服了自然界蘊藏的神奇動力,預告了電氣化時代的到來。與發電機的發明過程同時,電照明、電鍍、電解、電冶煉、電動力等工業生產技術紛紛成熟。孕育了發電、變電、輸電、配電、用電聯為一體的電力系統的誕生。19世紀90年代三相交流輸電技術的發明,使電力工業以基礎產業的地位跨入現代大工業行列,迎來了20世紀電氣化新時代。現代科學技術和工業的發展是基礎理論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緊密結合的過程。科學技術綜合化的發展趨勢日益明顯。必須使個體研究轉向集體研究。1876年,T.A.愛迪生率先踏上了這一必由之路,創辦了世界上之一個工業應用研究實驗室。在這個被人們贊譽的“發明工廠”里,他組織一批專門人才分工負責,共同致力于同一項發明,打破了以往只由科學家個人單獨從事研究的傳統。這一與現代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技術研究和開發的正確道路,顯示出巨大活力,不僅推動了電力生產與電工制造業的迅猛發展,也開創了基礎科學、應用科學、技術開發三者緊密結合、協同發展的先河。

您好,我最近在重慶評中級機電工程師。證書頒發部門是重慶市大渡口區職稱改革辦公室,和人社廳頒發區別?

評審的職稱都是職稱改革辦公室頒發的。是全國通用的 證書,真實有效,放心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