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方面的職稱有哪些?

農業職稱一般設有農業技術員、助理農藝師(助理畜牧師、助理獸醫師)、農藝師(畜牧師、獸醫師)、高級農藝師(高級畜牧師、高級獸醫師)、研究員幾個級別。

微信號:ctkjcq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重慶市中級職稱支農申請程序

重慶 重慶支農惠農政策 近年來重慶農業種植業職稱重慶農業種植業職稱我局圍繞市委、市 *** 農業農村工作重點,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步伐、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出臺重慶農業種植業職稱了一系列經常性支農惠農政策,惠及面較寬,扶持力度較大,糧油、蔬菜、生豬、柑橘等產業均有較大發展,有效調動重慶農業種植業職稱了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民增收,有效地保障我市農產品供給,推進了農業和農村各項建設,促進了城鄉統籌發展, 一、糧油生產補貼政策 (一)水稻良種補貼 2007年,農業部安排我市水稻良種補貼16,819萬元;2008年,16,163萬元,對種植水稻重慶農業種植業職稱的所有區縣(自治縣)按原農業稅計稅面積內實際種植良種水稻面積按每畝15元標準給予補貼,實行直接補貼方式,按種植面積直接發放到享受補貼的農戶。 (二)農資綜合直補 從2007年起,我市將種糧直補和種糧綜合直補兩項政策合并為對種糧農資綜合直補。2006年20,080萬元,2007年增加到51,694萬元(含市財政從糧食風險金中安排5,000萬元),2008年增加到122,990萬元(含市財政從糧食風險金中安排5,000萬元)。由中央財政和市財政安排,包干給各區縣財政按規定兌現到戶,同時對種糧大戶給予傾斜,各區縣按農資綜合直補資金總額的15%集中用于對種糧大戶進行補貼,每畝補貼不高于200元。 (三)油菜良種補貼。2007年,我市對1畝以上優質油菜種植戶,市財政給予每畝5元的直接補貼,全年實現補貼資金約650萬元。同時,中央財政安排專項3,500萬元,按每畝10元的標準對全市優質油菜種植戶進行補貼。 (四)測土配方施肥項目補助。2005年,中央安排200萬元,在梁平、忠縣進行測土配方施肥試點,每個縣投入100萬元。項目實施期為三年,保證項目的連續性。2006年,投入1100萬元,范圍擴大到永川、江津等12個區縣,新建縣100萬元,續建縣50萬元。2007年投入1,600萬元,增加到22個區縣,2008年安排2,045萬元,履蓋了全市32個區縣,達80%。 (五)現代農業綜試基地建設補助。2008年,為穩步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我局結合農業部糧油作物優質高產示范創建活動,投入1,010萬元在全市31個糧食主產區縣推進現代農業綜試基地建設。 二、蔬菜生產補助政策 (一)重點蔬菜基地建設補助。按照“供應主城、致富農民、 *** 支持、業主運作”的蔬菜產業發展定位,整合農綜、扶貧、水利等資金7,000萬元,在潼南、銅梁、璧山等渝遂高速公路沿線和武隆縣建設一批高標準蔬菜生產基地。資金主要用于排灌、便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在規劃的前提下,區縣 *** 公布補助政策,蔬菜種植農戶或業主具體修建,經相關部門驗收后,按先建后補的原則和事前確定的補助標準補助。目前,標準化蔬菜基地建設標準及補助標準正在制定。 (二)特色蔬菜及區域中心城市蔬菜基地建設補助。充分發揮涪陵榨菜、石柱辣椒兩大優勢特色蔬菜基地的帶動和輻射作用,打造以石柱為主、綦江為輔的辣椒加工原料生產基地;打造以涪陵為主、萬州為輔的榨菜加工生產基地。2008年石柱縣加工辣椒生產規模達到20萬畝以上,綦江縣達到10萬畝,平均單產800多公斤,培植一批規模種植大戶;石柱縣新建一個萬畝辣椒生產核心示范基地,集中育苗面積達到10%以上,地膜覆蓋栽培達到40%以上,單產達到1,000公斤以上。涪陵區榨菜種植面積達到50萬畝以上,萬州區達到10萬畝以上,平均單產2,000公斤,培植一批規模種植大戶;涪陵區新建一個萬畝稻菜輪作核心示范基地,水稻和榨菜單產分別提高5%以上。 (三)區縣保供求平衡蔬菜基地生產發展補助。新建一批集中成片的蔬菜生產示范片,積極扶持引導農民擴大蔬菜生產規模,提高蔬菜商品率,提高蔬菜供給率,扶持一批蔬菜種植大戶,擴大綠葉蔬菜生產量,抓好無公害蔬菜工作,蔬菜質量安全合格,確保區縣城鎮商品蔬菜供應的基本平衡。 三、畜牧業生產扶持政策 (一)畜禽規模養殖補貼。加快畜牧業養殖方式轉變,促進畜禽養殖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按照農戶自愿、民辦公助、先建后補的原則進行補助,對符合補助條件的農戶或業主,按生豬每頭20元、肉牛每頭300元、奶牛每頭5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貼。2006年-2007年,全市有36個區縣,1,296戶畜牧規模養殖農戶申請補貼,養殖規模為654,423頭,兌現補貼金額為1,751萬元。 (二)生豬規模養殖場(戶)基礎設施建設和糞污治理補貼。 2008年,根據市 *** 辦公廳《關于2008年扶持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發展的意見》(渝辦發〔2008〕5號)文件要求,按照先建后補的原則,國家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補助資金、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的有關使用要求,市級財政對符合標準化規模養殖條件的年出欄 300 頭以上的生豬規模養殖場(戶)基礎設施建設和糞污治理實施補貼,各類型的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戶)的具體補貼標準為:年出欄 300—499頭補貼 10 萬元/個,年出欄 500—999 頭補貼 25 萬元/個,年出欄1000—1999 頭補貼 50 萬元/個,年出欄 2000—2999 頭補貼 70 萬元/個,年出欄 3000 頭以上補貼 80 萬元/個。對年出欄 300 以下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戶)由各區縣參照本標準制定補貼政策。 (三)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貸款貼息補助。為減輕生豬養殖業主的投入壓力,對年出欄 300—999 頭的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所需流動資金,由市農村信用聯社給予基準利率信用貸款支持。對年出欄 3000 頭以上的生豬規模養殖場(戶),市農村信用聯社給予基準利率貸款支持,由市財政補貼利息;如需擔保,可向市農業擔保公司申請擔保。對已經建成未貸款的年出欄 3000頭以上的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戶),根據所需流動資金,按照貸款基準利率計算利息,由市財政補貼 50%的利息。由各區縣制定政策措施,協調和引導金融部門支持年出欄 300 頭以下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戶)發展。 (四)生豬良繁體系建設補助。為提高生豬品質,市財政對生豬原種場和祖代場建設給予補助。對規劃范圍內的種豬場引入原良種豬給予一次性補助5,000元/頭,引入祖代良種豬給予一次性補助500元/頭。有關單位引種完成后憑相關資料向農業部門申報,經驗收后財政撥付相關補助。 (五)實行生豬良種補貼政策。2007年,國家安排我市520萬元對良種豬人工授精的 *** 給予補助。每頭能繁母豬年補貼40元,由縣級財政部門按每份 *** 不高于10元標準與良種豬 *** 供應單位據實結算補貼資金。 (六)生豬調出大縣獎勵。2007年,為調動區縣生豬生產的積極性,促進生豬生產的規模化、產業化,我局商市財政局出臺了《重慶市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管理辦法》,落實獎勵資金5,389萬元,對合川、開縣、江津等11個生豬調出大縣實施獎勵,支持規模化生豬養殖戶豬舍改造、良種引進和糞污處理、生豬養殖大戶購買公豬、母豬、仔豬和飼料等的貸款貼息等。 (七)落實能繁母豬補貼政策。為促進生豬生產和穩定豬肉市場,國務院對飼養能繁母豬的養殖場(戶)實施補貼政策,2007年,按50元/頭的標準進行補貼,其中,中央財政補貼30元/頭,市級財政補貼14元/頭,區縣財政補貼6元/頭。市級以上資金共落實5,339萬元,用于扶持生豬產業的發展。2008年,補貼標準將提高到100元/頭,其中中央60元/頭,市級28元/頭、區縣12元/頭。補貼資金根據能繁母豬飼養清冊,經農業部門審核后,由財政委托金融機構將補貼以現金方式直補到農戶的“一卡通”或“一折通”。 (八)建立能繁母豬保險制度。為有效降低能繁母豬的養殖風險,保障生豬產業生產能力,建立能繁母豬保險制度。2007年,制定了《重慶市能繁母豬保險保費補貼管理暫行辦法》(渝財農[2007]476號)。根據我市實際情況,保費由中央財政承擔50%,市財政承擔20%,區縣財政承擔10%,養殖戶負擔20%。2007年,對全市127萬頭能繁母豬實行保險,市級以上補貼標準為良種母豬30元/頭,本地母豬18元/頭。全年落實市級以上財政保費補貼5356萬元。農戶只需繳納8元/頭即可參保,享受28元(本地母豬)或40元(良種母豬)的保費補貼,因疾病死亡后可獲得600元或800元的賠償。根據《重慶市人民 *** 辦公廳關于迅速推進我市能繁母豬保險工作的通》(渝辦發[2008]23號)精神,調整了市級以上財政保費補貼標準,良種母豬30元/頭調增到34元/頭,本地母豬由18元/頭調增到22元/頭,2008年追加各區縣保費共510萬元。目前,能繁母豬保險保費標準為:良種母豬48元/頭(中央及市級34元/頭、區縣6元/頭、養殖戶8元/頭),本地母豬36元/頭(中央及市級34元/頭、區縣6元/頭、養殖戶8元/頭)。 (九)實行強制免疫疫苗補助政策。對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和豬口蹄疫、豬瘟實行免費強制免疫政策,所需疫苗經費全部由市級以上財政承擔,不再向養殖者收取疫苗費用。 (十)對發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及口蹄疫的生豬實行強制撲殺,國家對養殖戶(場)給予適當補助。針對2007年發生的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情,對于撲殺生豬按不同類別給予補助,更高每頭不超過480元,由中央財政補助360元,市財政補助84元,區縣財政補助36元。 四、柑橘產業發展扶持政策 (一)柑橘種苗補貼。2007年農業部安排1,500萬元在我市試行柑橘種苗補貼,對三峽庫區柑橘發展重點縣,年度規劃7.5萬畝范圍內的果園,每株無病毒容器苗中央財政給予4元的補貼,市級財政配套1元/株運輸費。2008年規劃建設12萬畝。 (二)柑橘標準化建園補貼。2008年,標準化果園建設實行“先建后補”的方式進行,市級以上財政原則上按業主投入的60%,區縣按10%對驗收合格的標準化果園建設進行補貼。 五、漁業養殖補貼政策 2006年,重慶市財政局、重慶市農業局關于印發了《重慶市漁業規模化養殖補助(暫行)辦法》的通知(渝農財[2006]204號),重慶市農業局關于印發《重慶市漁業規模化養殖項目補助驗收(暫行)辦法》的通知。根據“兩個辦法”,2006年—2007年對漁業規模化養殖戶實施了補助。具體補助符條件和標準是: (一)新建池塘成片50畝以上;成魚池單口面積3畝以上,平均關水深度達1.8米以上;苗種池單口面積1-5畝,平均關水深度達0.8米以上;有獨立進排水設施。每畝補助1000元。 (二)新建流水養魚池1000平方米以上;單口面積10-100平方米,平均關水深度達0.8米以上。每平方米補助30元。 (三)新建工廠化養殖魚池700平方米以上。每平方米補助100元。 (四)新建工程化養魚稻田成片100畝以上;單塊面積1畝以上,田坎高0.8米以上;魚凼占本田面積8%以上,凼深1.0米以上,并開挖魚溝;有獨立進排水設施。每畝補助200元。 2006年-2007年,對全市30個區縣符合補貼條件的77戶漁業養殖戶(場)兌現補助585萬元。通過連續兩年實施“兩個辦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市漁業發展。但是由于漁業補助資金總量小,導致補助資金難以及時到位,群眾意見大。加上國家土地和糧食政策的限制,以及很多養殖戶為了得到補助資金,重建池而忽視后續發展,養殖基地缺乏有力的技術支撐,難以發揮應有效益,導致資源浪費。因此,從2008年起,我市暫停執行漁業規模化養殖補助“兩個辦法”。在這里,我們提醒廣大業主和群眾,在進行漁業開發時,要充分考慮自身的資金、技術條件,特別是資金條件,認真估價漁業開發的風險和效益,避免盲目投資造成不必要的損失。2008年,我局調整漁業發展思路,按“一圈兩翼”的戰略格局,全力推進我市漁業生產工作。一是著力推進都市高產優質高效漁業生產基地建設,以池塘“一改五化”技術為載體實施,建設名特水產品養殖基地,打造都市高效觀賞魚產業帶。二是著力推進三峽庫區生態漁業基地建設,生態健康養殖示范,建設珍珠養殖基地,建設不投餌網箱養殖示范基地,建設莼菜種植及加工基地。三是加強武陵山區特色漁業開發與保護,建設冷水性魚類養殖及庭院式流水養殖基地,開發具有經濟價值的地方土著魚類養殖及繁殖基地。全年計劃投入550萬元,區分不同類別、不同規模給予適當補助。 六、農業生態環境建設補助政策 (一)沼氣池建設補助。戶用沼氣池建設補貼標準為1000元/戶。2007年,全年完成農村戶用沼氣建設116698戶,總投資3.38億元,其中:爭取國債投入1.17億元,超額完成市 *** 八大民心工程生態家園建設10萬戶目標。全市沼氣戶達到81.37萬戶,沼氣入戶率為10.86%。 (二)鄉村清潔工程示范補助。按新農村建設思路,積極推進農村生態環境建設。2007年中央投入60萬元,在江津、渝北、合川、萬州等18個區縣(市)重點選擇了20個村,作為鄉村清潔工程示范村, 每村補助5-10萬元,以“農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突破口,通過實施清潔田園、清潔家園、清潔水源“三大工程”,推廣運用農業清潔生產、農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三大核心技術”, 解決了農村“臟、亂、差”問題,有效農業面源污染得到了有效防止,項目示范村農業標準化栽培面積占耕地面積80%以上,化肥、農藥施用量分別比前三年平均減少10%以上,院壩、道路硬化率達80%以上,生活污水凈化率、垃圾入桶率和安全飲水率分別達到100%。 (三)農業面源污染示范區建設補助。重點選擇傳統糧油、蔬菜種植基地和養殖小區三種典型農業生產方式的區域,開展區域性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機制探索與研究,借鑒先進地區面源污染防治經驗,加強源頭控制、過程管理、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整合農業投入品綜合控制技術,推廣農業清潔生產技術等面源污染綜合防治技術,為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提供技術和管理經驗。 (四)畜禽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工程補助。2008年計劃全市新建300立方米以上畜禽養殖場沼氣工程25處以上,總容積達15,000立方米以上。按每立方米厭氧發酵池500元的標準補貼,支持厭氧發酵池、沼氣利用設施設備、沼液輸送設施等建設。區分不同規模分別給予補助。 (五)村社生產生活便道建設補助。2006年,市級財政投入2,590萬元,在全市19個區縣104個行政村開展鄉村便道建設試點,市財政對80、100、120厘米寬混凝土路分別按20元、25元、30元的標準,實行先建設后驗收補貼,完成便道建設1,000多公里。2007年擴大到全市范圍,投入5500元用于村社便道建設。三個寬度補貼標準調整為14元、19元、24元,并由市財政投入2/3,區縣財政配套1/3,完成便道建設4132公里。 七、培養新型農民補助政策 (一)農業人才知識更新培訓補助。對鎮鄉農技人員知識更新進行經常性培訓補助,實行分類補助原則。2007年,中央投入530萬元,市級年度投入320萬元;2008年加大投入力度,中央投入1200萬元,市級計劃投入1120萬元(其中:農村實用人才培訓1000萬,農業人才知識更新培訓120萬),圍繞優勢產業,重點對科技示范戶、村級防疫員、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等進行培訓、健康技術進行補助。重點在優勢產區開展田間技術培訓補助,實行培訓券的辦法;對市級技術推廣機構實行技術支撐補助政策 (二)農民科技書屋建設補助,2007年投入100萬元,在全市新農村示范村和推進村中建50個農民科技書屋。每個村建一個,按照產業特色和培訓要求配備農業科技VCD光盤100張,配備農業種植業圖書300冊,配備農業養殖業圖書300冊,配備文化教育圖書200冊。每個村購置34寸彩電一臺,DVD放像機一臺、統一標準 *** 4個標準書架、書柜。按村主導產業,結合農時季節,抓好新型農民培訓。每村補助2萬元。 八、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補助政策 (一)農民專業合作社補助。積極培育“種養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龍頭企業和基層農業服務體系”“四位一體”的產業化經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補助標準:部級20萬元/個,市級4萬元/個,對龍頭企業采取貸款貼息的方式予以扶持。2007年,對全市20個專業合作社進行扶持。對合作組織成員和管理人員進行合作知識、新技術與市場知識培訓;購置農產品簡單檢測儀器、設備;開展市場信息服務,注冊商標,進行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原產地標志等認證;建立直銷門市,舉辦或參與農產品展覽展示等市場營銷活動;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并給予保費補助;種植業標準化生產建設。制訂和實施生產標準與技術規程、引進與推廣良種良法、建設微型水利設施等。 (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補助。2008年,扶持4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單位,每個縣補助5萬元。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新型管理制度研究,出臺農村集體資產處置辦法,試點單位及相關工作人員培訓,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學習考察,印制發放宣傳資料及召開會議。 (三)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試點補助。2008年,扶持10個區縣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制度、培訓提高仲裁隊伍、改善仲裁基礎設施以及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與訴訟聯系機制等。每個縣補助2萬元 九、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補助政策 (一)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補助。市級財政配套投入2006年4,200萬元,2007年5,400萬元,始終堅持“ *** 推動、學校主辦、部門監管、農民受益”的原則,采取 *** 、企業、被培訓者共同承擔培訓費用的辦法開展培訓工作,落實培訓補助、輸出獎勵、費用減免、權益保障和回鄉創業等優惠扶持政策。2007年,對農村勞動力參與中期培訓按1,100元/人、短期培訓按100元/人進行補助。 (二)對“五類人”就讀中職學校扶持政策。2007年、2008年均安排5200萬元,對庫區移民、農村貧困特困家庭、城市低保戶子女、復員退伍軍人、大齡孤兒等“五類人”就讀中職學校實行“學費全額資助、生活費包干補助”的扶持政策,區分不同標準,按每人每學年3,000-4,000元左右的標準進行學費、生活費、住宿費補助。 十、農業執法辦案補助政策 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農業投入品、水產品及漁業船舶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嚴懲突出違法行為,建立良好的生產、經營秩序,確保農產品消費安全和漁業生產安全。對綜合考評審核優秀和進步較快的區縣農業(畜牧)綜合執法機構實行以獎代補。 十一、農產品質量監測檢查補助 (一)主要農產品例行監督與監督抽查補助。按照重慶市農業局2008年農產品和農業投入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方案,開展蔬菜產品、畜產品和水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監測22個區縣的生產基地、9個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以及15家超市,全年樣品總數2,250個;編制2007年度重慶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白皮書;觀農貿盤溪蔬菜批發市場蔬菜準入性檢測。 (二)區域性農產品質檢中心和縣級質檢站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補助。在萬州、涪陵等5個市級區域性農產品質檢中心開展蔬菜質量安全例行監測,每個區域性農產品質檢中心全年完成180個樣抽檢,共計完成900個樣;18個縣級農產品質檢站開展蔬菜產品農殘例行監測和速測,每個縣級站對當地主要蔬菜生產基地抽樣檢測1,000個,共計完成1.8萬個。 (三)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設備購置補助。支持大渡口、雙橋、萬盛、長壽、綦江、梁平、城口、南川、豐都、忠縣、開縣、巫山、巫溪、秀山、酉陽、彭水等16個區縣農業局購置農藥殘毒速測儀及配套設備。

[重慶市]重慶農業種植業職稱,重慶市農業技術高級職稱

農業職稱有哪些

問題一:農業類職稱有哪些 10分 哀莫能助啊!

問題二:農業局的職稱是什么 55分 農業局一般屬于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有公務員和工勤人員。編制是公務員的,一般來說,職稱沒有什么用處,工資是完全按照職務和級別來的。編制是工勤人員有職稱,但屬于工人職稱,也就是初級工、高級工、 *** 之類。

公務員也就是過去干部身份的話,可以評技術員、助理農藝師、農藝師、高級農藝師、研究員,前兩個為初級,后面依次為中級、副高、正高,不過對工資不會有影響,所以公務員去評這個的不是很多

農業部門還有不少事業單位,如果被調任到這些單位去(實際上進入農業局的話,派到二級事業單位的可能性是確實存在的),職稱就會起到作用了,沒有職稱工資會非常不夠看,即使你是派去當一把手,依然可能比高級職稱的人低。

職稱對升遷還是有一定影響的,如果是憑本事拿到的話,也是體現個人能力的依據,絕對屬于有益的

問題三:農業方面的中級職稱考試有哪些?報考中級職稱的條件? 種植業方面的有農藝師,水產方面有水產工程師,畜牧方面有畜牧師及畜牧師,農業機構方面有農機工程師,農業經濟方面的有經濟師。農業方面除經唬師外,其他都是由本人申報,職稱評審領導小組評審,經人事局批準就證明具備中級資格了。評審中級職稱,本科、專科的需聘任助理級5年以上,外語、計算機考試合乎規定即可。其他的都是一些軟條件,如發表論文等。經濟師是參加全國的統一考試。

問題四:職稱包括哪些 我國的職稱系列(自己對號入座)

1)新聞專業人員職務:分設記者職務、編輯職務。記者職務設高級記者、主任記者、記者、助理記者;編輯職務設高級編輯、主任編輯、編輯、助理編輯。

(2丹高等學校教師職務:設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

專業技術職務從教受到助教一共分13級

(3)自然科學研究人員職務:設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研究實習員。

(4)廣播電視播音專業職務:設播音指導、主任播音員、一級播音員、二級播音員、三級播音員。

(5)農業技術人員職務:設高級農藝師、農藝師、助理農藝師、農業技術員。

(6)衛生技術職務:分為醫、藥、護、技四類:

A、醫療、預防、保健人員:設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治(主管)醫師、醫師、醫士;

B、中藥、西藥人員:設主任藥師、副主任藥師、主管藥師、藥師、藥士;

C、護理人員:設主任護師、副主任護師、主管護師、護師、護士;

D、其他衛生技術人員:設主任 *** 、副主任 *** 、主管 *** 、 *** 、技士。

(7)檔案管理專業職務:設研究館員、副研究館員、館員、助理館員、管理員。

(8)文物博物專業職務:設研究館員、副研究館員、館員、助理館員、文博管理員。

(9)出版專業人員職務:分設編輯、技術編輯、校對職務。

A、編輯職務(含美術編輯):設編審、副編審、編輯、助理編輯;

B、技術編輯職務:設技術編輯、助理技術編輯、技術設計員;

C、校對職務:設一級校對、二級校對、三級校對。

(10)翻譯專業職務:設譯審、副譯審、翻譯、助理翻譯。

(11)藝術專業職務:設編劇、導演、演員、演奏員、指揮、作曲、舞臺美術設計,以及各類專業美術創作人員的職務,(藝術等級)定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舞臺技術職務定為主任舞臺 *** 、舞臺 *** 、舞臺技術員,分別與藝術專業的二、三、四級相對應。

(12)統計專業職務:設高級統計師、統計師、助理統計師、統計員。

(13)圖書、資料專業職務:設研究館員、副研究館員、館員、助理館員、管理員。

(14)工藝美術專業職務:設高級工藝美術師、工藝美術師、助理工藝美術師、工藝美術員。

(15)技工學校教師職務:分設文化、技術理論課與生產實習課教師職務:

A、文化、技術理論課教師職務設高級講師、講師、助理講師、教員;

B、生產實習課教師職務設高級實習指導教師、一級實習指導教師、二級實習指導教師、三級實習指導教師。

(16)會計專業職務:設高級會計師、會計師、助理會計師、會計員。

(17)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人員職務:設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研究實習員。

(18)經濟專業職務:設高級經濟師、經濟師、助理經濟師、經濟員。

(19)工程技術職務:設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工程師、助理工程師、技術員。

(20)中等專業學校教師職務:設高級講師、講師、助理講師、教員。

(21)中學教師職務:設中學高級教師、中學一級教師、中學二級教師、中學三級教師。

(22)小學教師職務:設小學高級教師、小學一級教師、小學二級教師、小學三級教師。

(23)實驗技術人員職務:設高級實驗師、實驗師、助理實驗師、實驗員。

(24)專利技術人員職務:分設專利審查、專利 *** 職務:

A、專利審查人員技術職務:設專利審查研究員、專利審查副研究員、專利審查助理研究員、專利審查研究實習員;

B、專利 *** 人員技術職務:設專利 *** 研究員、專利 *** 副研究員、專利 *** 助理研究員、專利 *** 研究實習員,

(......

問題五:農業職稱評定有什么條件? 農業系列(含畜牧獸醫專業)職稱基本條件

1、技術員

(1) 初中、高中(非本專業中專)畢業后從事農業技術、

畜牧獸醫技術工作分別滿3年、2年;本專業中專畢業后即從事上述工作;

(2) 具有本專業的基本技術知識。

2、助理農藝師(助理畜牧、獸醫師)

(1)

初中、高中(非本專業中專)畢業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分

別滿8年、6年,取得技術員職稱分別滿4年、2年;本專業中專、非本專業大

專畢業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3年。本專業大專、本科畢業后即從事本專業技術

工作;

(2) 具備本專業的基本知識;

(3) 具有一定的業務技術工作能力。

3、農藝師(畜牧、獸醫師)

(1)

初中、高中(非本專業中專)、本專業中專畢業后,從事

專業技術工作分別滿18年、12年、8年,取得助理農藝師(助理畜牧、獸醫師)

滿4年;本專業大專、本科畢業后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分別滿4年、2年,取得

助理農藝師(助理畜牧、助理獸醫師)滿2年;非本專業大專、本科畢業后從事

專業技術工作分別滿6年、4年,取得助理農藝師(助理畜牧、獸醫師)分別滿4

年、3年;職后取得中專、大專、本科學歷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滿5年、4年、

3年,累計專業工作年限分別達到上述要求;

(2) 業務理論知識比較全面、扎實,能撰寫出有一定水

平的專業論文;

(3)

能正確運用業務理論知識指導實踐,有較高的技術水平

,能總結工作經驗,能研究分析技術問題,能處理技術難題,能承擔技術咨

詢;

(4) 工作業績比較突出。

問題六:農業方面的職稱好評定么?具體的要求? 農業系列(含畜牧獸醫專業)職稱基本條件 1、技術員 (1) 初中、高中(非本專業中專)畢業后從事農業技術、 畜牧獸醫技術工作分別滿3年、2年;本專業中專畢業后即從事上述工作; (2) 具有本專業的基本技術知識。 2、助理農藝師(助理畜牧、獸醫師) (1)

農業,職稱\評定

農業系列(含畜牧獸醫專業)職稱基本條件 1、技術員 (1) 初中、高中(非本專業中專)畢業后從事農業技術、 畜牧獸醫技術工作分別滿3年、2年;本專業中專畢業后即從事上述工作; (2) 具有本專業的基本技術知識。 2、助理農藝師(助理畜牧、獸醫師) (1)

問題七:職稱都有哪些類型? 當下我國的職稱大概有以下幾個分類:一是任職資格,這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職稱。根據1986年中央職稱改革工作領導小組《中央職稱改革領導小組關于職稱改革工作部署的通知》職改字(1986)2號文件的規定,有21個系列,分別為高等學校教師、科學研究人員、實驗人員、中等專業學校教師、中小學教師、技工學校教師 、工程技術人員、農業技術人員、經濟專業人員、會計人員、統計人、衛生技術人員、體育教練、新聞專業人員、翻譯人員、播音員、出版專業人員、圖書文博檔案資料人員、海關專業人員、工藝美術人員、藝術人員。以后隨著社會的需要略有增加。這類職稱就是我們常說的工程師、經濟師、會計師等,獲得資格后,可以在工資福利上有所晉升。二是執業資格。比如執業藥師、造價工程師、監理工程師、注冊會計師等,這類資格大概有30多種。這類資格屬于執業資格,也就是說只有獲得了這種資格后,你才能從事相應的工作。這類資格在社會上比較有認同度,獲得資格后就業上也比較好。

問題八:農業類副高職稱評審條件 (一)遵守憲法和法律,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

(二)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獲得博士學位任高級農藝師(含高級畜牧師、高級獸醫師、高級工程師,下同)職務兩年以上或者獲得碩士學位任高級農藝師四年以上或者大學本科畢業任高級農藝師職務五年以上,并具備以下條件者:

①能分析本學科國內外發展趨勢,根據國家需要和學科發展提出本學科推廣研究方向,選定具有重要實際意義或開拓性的推廣課題。

②能創造性地解決重大的、關鍵的農業技術問題,并取得國際水平的科研成果,推廣成果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或具有重要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③是本學科的學術帶頭人,能指導國家重大推廣項目。

④培養出較高水平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具有培養指導農業技術推廣專業博士研究生的能力。

2.擔任高級農藝師職務期間,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

①獲國家自然科學獎、發明獎、科技進步獎,或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的主要貢獻者。

②獲兩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的主要貢獻者,并在核心期刊上發表本專業有較高價值的學術論文五篇以上(其中之一作者的論文不少于三篇),或公開出版由本人撰寫的本專業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兩部以上專著或譯著。

(三)外語水平要求與研究員相同。

問題九:高級農業職稱評審發表期刊有哪些 農業科學 中文oa核心

問題十:專業技術職稱有哪些 專業技術職稱分類標準

高級 中級

教授、副教授 講師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理研究員

高級工程師 工程師

主任(藥、護、技)師、副主任醫(藥、護、技)師 主治(管)醫(藥、護、 *** 高級記者(編輯)、主任記者(編輯) 記者(編輯)

播音指導、主任播音員 一級播音員

一級律師、二級律師 三級律師

一級公證員、二級公證員 三級公證員

高級講師 講師 高級講師、高級實習指導教師 講師、一級實習指導教師 中學高級教師 中學一級教師

小學高級教師 小學一級教師

高級農藝(畜牧、獸醫)師 農藝(畜牧、獸醫)師

高級實驗師 實驗師

高級教練 教練

編審、副編審 編輯

高級經濟師 經濟師

高級會計師 會計師

高級統計師 統計師

譯審、副譯審 翻譯

高級關務監督 關務監督

高級工藝美術師 工藝美術師

研究館員、副研究館員 館員

一級飛行(領航、飛行通信、飛行機械)員 二級飛行(領航、飛行通信、飛行機械)員

高級船長、高級輪機長、高級電機員、高級報務員 船長、大副、輪機長、大管輪、通用電機員、一等電機員、通用報務員、一等報務員

一級演員(演奏員、編劇、導演、指揮、作曲、美術師、舞美設計師)、二級演員(演奏員、編劇、導演、指揮、作曲、美術師、舞美設計師)、文學創作一級、文學創作二級 三級演員(演奏員、編劇、導演、指揮、作曲、美術師、舞美設計師)、舞臺教師、文學創作三級

農業局的職稱是什么

農業局的職稱有初級,中級、副高級、正高級工程師。

職稱是指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與學識水平和工作能力的等級稱號。

其分為:

1.助理職稱:

(1)大學本科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一年以上。

(2)大學專科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二年以上。

(3)中專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三年以上。

(4)高中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七年以上。

(5)初中以下學歷人員,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十年以上,同時應具備員級職務。

2.中級職稱:

(1)大學本科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五年以上,擔任助理職務四年以上。

(2)大學專科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六年以上,擔任助理職務四年以上。

(3)中專(高中)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十年以上,擔任助理職務四年以上。

(4)初中以下學歷人員須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十五年以上,擔任助理職務四年以上。

3.高級職稱:

(1)大學本科畢業,從事專業工作十年以上,擔任中級職務五年以上。

(2)大學專科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十五年以上,并擔任中級職務五年以上。

(3)中專、高中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二十年以上,并擔任中級職務五年以上。

凡符合上述申報條件的人員,還必須遵紀守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能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在本專業崗位上做出顯著成績,且具備相應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

二、破格申報條件

為了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對確有真才實學,成績顯著、貢獻突出的人員,可以不受學歷、資歷的限制破格申報高、中級職務任職資格。

(一)破格申報高級職務者必須具有下列條件中的二條:

1、獲得部、省級表彰的學科帶頭人;地市級以上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榮獲國家、省級表彰的鄉鎮企業家或優秀廠長、經理。

2、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以上;省、部二等獎以上;地市一等獎以上(含發明獎、成果獎、自然科學獎、星火獎)項目的主要完成者;獲得國家級金、銀產品獎或省、部級名牌產品獎或優秀工程獎的主要生產技術負責人;創國家級、省級新產品獎的主要生產技術負責人。

3、直接主持完成大型項目或全面負責大中型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工作或對非公有制企業技術發展作出突出貢獻,取得明顯經濟效益者;企業連續二年營業收入在2000萬元以上(省確定的山區縣1000萬元以上)、或利稅在400萬元以上(省確定的山區縣200萬元以上)的主要負責人。

4、在技術發明、創新、改造、專利、推廣、應用中,取得的經濟效益連續二年(申報高級職務的前二年)占本企業利稅總額(400萬元以上,貧困山區200萬元以上)20%以上的主要技術負責人。

5、對本專業技術崗位的工作創立了有價值的經驗,并在省內同行業中推廣的主要貢獻者;擔任中級職務期間,成績顯著,并獲得省級以上先進工作者稱號的;或者在地市以上報刊或會議上發表過兩篇以上被同行專家認定為有價值的學術論文,或正式出版過有價值的著作或譯著。

(二)破格申報中級職務者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中的二條:

1、獲國家科技進步、星火計劃四等獎或省、部級科技進步、星火計劃三等獎以上項目的主要完成者,或獲地(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以上項目的主要完成者或獲省部優質產品或優質工程的主要技術負責人。

2、在地市級以上報刊發表專業技術論文三篇以上或專著。

3、直接主持中型項目或中型骨干企業的專業技術工作,且連續二年以上取得了明顯效益者。

4、擔任助理級期間,成績顯著且獲地(市)級優秀企業家或先進專業技術工作者稱號的。

農業類職稱有哪些

一、農業類職稱有以下方面:

1、技術員;

2、助理農藝師(助理畜牧、獸醫師) ;

3、農藝師(畜牧、獸醫師) 。

二、農業類職稱申報的基本條件:

1、技術員

(1) 初中、高中(非本專業中專)畢業后從事農業技術、畜牧獸醫技術工作分別滿3年、2年;本專業中專畢業后即從事上述工作;

(2)具有本專業的基本技術知識。

2、助理農藝師(助理畜牧、獸醫師)

(1)初中、高中(非本專業中專)畢業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分別滿8年、6年,取得技術員職稱分別滿4年、2年;本專業中專、非本專業大專畢業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3年。本專業大專、本科畢業后即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

(2)具備本專業的基本知識;

(3)具有一定的業務技術工作能力。

3、農藝師(畜牧、獸醫師)

(1)初中、高中(非本專業中專)、本專業中專畢業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分別滿18年、12年、8年,取得助理農藝師(助理畜牧、獸醫師)滿4年;本專業大專、本科畢業后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分別滿4年、2年,取得助理農藝師(助理畜牧、助理獸醫師)滿2年;非本專業大專、本科畢業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分別滿6年、4年,取得助理農藝師(助理畜牧、獸醫師)分別滿4年、3年;職后取得中專、大專、本科學歷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滿5年、4年、3年,累計專業工作年限分別達到上述要求;

(2)業務理論知識比較全面、扎實,能撰寫出有一定水平的專業論文;

(3)能正確運用業務理論知識指導實踐,有較高的技術水平,能總結工作經驗,能研究分析技術問題,能處理技術難題,能承擔技術咨詢;

(4)工作業績比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