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可以讀博士嗎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可以讀博士。

微信號:jy002002007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根據博士招生相關文件和四川農業大學《博士研究生管理辦法》(校研發[2020]5號)文件精神,制定本章程。

一、報考條件

考生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擁護中國 *** 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身體健康狀況符合規定的體檢要求。同時還須滿足以下相應條件:

(一)普通報考報名條件

1.獲得碩士學位人員。

2.應屆畢業的碩士研究生(最遲在錄取當年入學報到之日前取得碩士學位)。

3.同等學力考生須同時滿足:

(1)取得學士學位的大學本科畢業生,工作六年及以上;

(2)具有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主持自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或以之一作者在SCI/SSCI、EI、CSCD、CSSCI發表論文或主研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勵。

[重慶市]重慶農科院張現偉職稱評審,重慶農科院張現偉職稱評審結果

農科院和農業局哪個單位待遇好

農科院屬于研究性事業單位,可能里外都得忙。室內試驗和室外試驗都要兼顧。全年基本都很忙。農業局則是由一定重慶農科院張現偉職稱評審的忙閑季節。在農業局如果是項目或者其他技術推廣類重慶農科院張現偉職稱評審的就是年初年終較忙,其他時間較松閑。至于待遇,農科院則要看各個研究所重慶農科院張現偉職稱評審的經費情況,待遇不一,而且現在好多都在嘗試由事轉企,自負盈虧,前景不確定。農業局則是國家行政單位,待遇比較固定。相對穩定。我是在農丹局項目辦。希望對你有幫

重慶農科院張現偉職稱評審:1.農業局是國家行政單位。 2.如果你考那里的話屬于公務員。 3.書的話建議買就考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 因為所有報考者均參加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兩科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包括言語理解與表達、常識判斷(側重法律知識運用)、數量關

是好單位。農業農村局是同級人民 *** 主管農業農村的部門,是 *** 的重要序列組成部分。在這個局工作可以直接接觸基層,更好的重慶農科院張現偉職稱評審了解關注和解決農業農村及農民凾待解決的問題,這個過程雖然艱苦,但非常鍛煉人。對于公務人員的成長、擔當非常有利。希望在這個局工作的同志珍惜這個崗位!

農業綜合執法隊和農業局機關工作哪個好?農業局機行政編是公務員嗎?

農業綜合執法目前正在改革期,未來前景如何現在不好判斷,建議選農業農村局機關

首先確認一點,農業農村局機關在職在編人員正常來說使用的是行政編制,肯定是公務員。農業農村局在 *** 組成部門中也算是大局,主要負責組織實施“三農”工作戰略、統籌推進農村社會事業、農村公共服務、農村文化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負責指導鄉村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發展等農業。其內設科室有辦公室、財務室、綜合處、政策法規處、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處、種植業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市場與經濟信息處、科級教育處等10多個處室,機關內設處室和干部總量不是很大, 但二層機構非常龐大,保底有十多個。比如經濟作物技術 推廣站、農業技術推廣站、土壤肥料工作站、植物保護站、水果生產辦、農業科教站、農經站、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站、蔬菜研究所、種子站、農科院等等,基本上都是全額撥款和差額撥款性質的公益類事業單位。如果是農業大市,一個農業局機關加二層事業機構在職在編人員少的三四百人,多的甚至有上千人。如此龐大的機構,能夠進入局機關還是比較有優勢的。

至于農業綜合執法隊伍,基本上是參公性質的事業編制,待遇和公務員一樣,但受改革影響,可能會被整合到其它部門。此前的黨政機構改革,中央已明確提出要建立生態環境、市場監管、文化市場、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等五大領域綜合執法機構,目前,各地正在積極研討五大領域的執法職責整合、執法隊伍組建、執法機構設置、執法層級設定、執法人員編制鎖定等問題,不少地方已經有了明確的方案,下一步將正式啟動整合和改革。整合后,農業綜合執法隊伍將徹底被并入綜合執法局,成為其內設執法機構,行使相關權力。其身份按照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原則, 將繼續保留參公性質,不會發生大的改變。

綜合比較農業綜合執法隊伍和農業農村局機關兩個崗位,除了待遇一樣,無論在編制性質、發展空間還是行政權力,農業綜合執法隊伍都不如局機關來得那么有優勢,鑒于此,小公個人建議選局機關。

重慶有農科院嗎碩士研究生工資能拿多少每個月

重慶有農科院。碩士研究生工資每個月6000左右。根據查詢相關公開資料得知:原重慶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市果樹研究所、市作物研究所、市茶葉研究所、市農業機械研究所為基礎正式成立重慶市農業科學院,農科院選址九龍坡區白市驛鎮。碩士研究生工資每個月6000左右。

重慶市農業科學院的機構簡介

重慶市農業科學院簡介

作為我國西部工業重地,重慶市的工業基礎雄厚,而農業基礎一直薄弱。隨著重慶直轄、三峽成庫,重慶市的大工業、大農業格局更加明顯。七成左右的農村人口、上百萬的三峽移民、數百公里的三峽庫岸、全國重要的柑橘帶……這些基本“市情”,都要求重慶建立與其直轄市身份相稱的農業科學院。

但長期以來,重慶的農業在基礎性研究和科技支撐方面一直較為薄弱和零散。三峽庫區高效生態特色產業、農業面源污染防控,以及保護三峽庫區生態環境和長江中下游水環境安全等問題都缺乏相應的科研機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新技術推廣應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等研發與公共服務平臺的不發達不完善,成了制約重慶市全面協調發展的“瓶頸”。

據重慶市農業局副局長王義北介紹,重慶市農業科學院將整合重慶市的農業“智力”資源。重慶市農科所、果樹所、作物所、茶葉所、農機所的科技資源將構成農科院的主要科研力量。據了解,即將成立的重慶市農科院匯集80多名擁有高級職稱、博士學位的人員,以及3個部、市級重點實驗室和質量檢測中心。

建成后的重慶市農科院將設立水稻、玉米、蔬菜等15個研究所(中心),規劃建設農作物遺傳育種、作物營養與栽培、農業資源環境保護、農產品加工等重點學科;開展農作物良種創新、農業生物技術、重大生物災害防控技術、農產品精深加工、山地農業機械等10個領域的創新研究。其中玉米、優質雜交水稻,蔬菜育種和茶葉加工等領域的研發能力將成為重慶市農科院的“品牌”。

獸用疫苗公司博士待遇

年薪(25-60萬元) 根據申請人的業績和進站后開展工作,分基礎研究類和應用研究類各5檔,年薪分別為25萬元、35萬元、45萬元、50萬元和60萬元。 (點擊了解研究所博士后申請類別及待遇),住房補貼(5萬元) 提供2.5萬元/年的住房補貼,共提供2年。

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的領導簡介

黨委書記、所長喻樹迅研究員,男,1953年11月生,1979年畢業于華中農業大學農學系。 博士生導師,國家級專家。2011年增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主要從事棉花遺傳育種工作。先后育成8個早熟棉花新品種,累計推廣面積1.3億畝,獲經濟效益117億元。其中“中棉所16”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中棉所20”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棉所18”、“中棉所10”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在《作物學報》、《中國農業科學》等一類期刊上發表論文42篇。主持我國棉花“九五”科技攻關、國家轉基因專項、跨越計劃等8個研究項目與專題。經費總計1500萬元。現任國家棉花品種改良中心主任,兼任全國農作物審定委員會棉麻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農技推廣協會高新技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棉花學會副秘書長、中國農科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農科院職稱評委會評委。入選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之一二層人選、農業部“人才神農計劃”和中國農科院“首屆跨世紀學科帶頭人” 、科技部“300名科技骨干”。

黨委副書記、副所長 侯志勇

男,1958年7月生,河南內黃縣人, *** 黨員。現任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副書記兼副所長、副研究員、工會主席。

1974年4月參加工作,1987年1月到棉花所工作,1995年11月至2001年6月任棉花所副所長。1987年至1989年在北京經濟管理學院學習;2001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本科畢業。

長期從事行政、人事人才管理和黨建、工會、思想政治等工作,先后任人事處副處長、處長、所長助理、副所長、副書記、紀委書記等職,分管的工作先后獲得 *** 河南省委“五好”基層黨組織、河南省“省級衛生先進單位”、中國農科院2005-2006年度文明單位、河南省總工會“模范職工之家”等多項表彰。負責我所在安陽開發區的新址籌建,完成了新工作區和生活區征地、建設產業樓(省優工程)和棉花苑職工3-4號住宅樓工作,改善了科研工作條件和提高了職工生活水平。

黨委副書記、副所長 李付廣

男,1966年出生,河南省延津縣人,博士、 *** 黨員。1989年畢業于中國農業大學,同年到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工作,現任該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先后被授予河南省“五四”青年獎章、“河南省勞模”、農業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國農學會第十屆青年科技獎等榮譽稱號。2006年享受國務院 *** 津貼。

副所長 王坤波

男,1956年生于湖北麻城。1982年元月畢業于華中農業大學,迄今一直在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工作。現任該所副所長、研究員、研究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河南省優秀專家,農業部棉花檢測中心主任、棉花遺傳改良重點開放實驗室常務副主任,中國農科院跨世紀學科帶頭人、學術委員會委員、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安陽市十屆人大常委;中國棉花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農學會植物遺傳資源分會和河南省分會理事;華中農業大學 *** 教授、研究生導師;《棉花學報》編委會主任,《中國農業科學》、《植物資源遺傳學報》、Phys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of Plants (PMBP)、Research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RJBS)等期刊編委。

副所長 劉金海

男,1966年出生,河南省安陽縣人, *** 黨員。1987年到中國農科院棉花所工作,現任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副所長、中棉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研究員,先后取得工商管理和農業推廣碩士學位。

長期從事棉花產業開發工作,先后主持國家計委生物技術高技術產業化項目“轉基因抗蟲棉種子產業化項目”、農業部發展棉花生產專項資金項目、國家發改委生物育種專項“轉基因抗蟲雜交棉品種創新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 科技部國家科技支撐重點計劃“雜交棉花規模化制種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等重大項目。初步建立了覆蓋全國三大棉區集種子繁育、加工、銷售、服務于一體的市場營銷 *** 體系及棉種產業化“技術創新、中間試驗、良種繁育、種子加工、質量監控、營銷推廣”體系架構。

先后獲省部級以上成果獎勵10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發表論文20余篇。2003年被授予“全國農業科技年活動先進工作者”;2004年評為安陽市專業技術人才突出貢獻獎;2006年評為“河南省優秀專家”;2007年農業部“全國農業科技推廣標兵”等榮譽稱號。

副所長 李建萍

女,1962年7月出生于湖北孝感, *** 黨員。1983年7月畢業于華中農業大學農學專業,此后一直在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管理局從事農業科技管理工作,先后任高技術處副處長、計劃處處長、項目處處長、項目與成果處處長、創新能力建設處處長。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兼任中國農學會高新技術應用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