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第五輪學科評估結果是什么?
重慶大學第五輪學科評估結果是:
第五輪學科評估,以“立德樹人成效”為根本標準,以“質量、成效、特色、貢獻”為價值導向,以克服“四唯”頑疾為突破口,堅持“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的基本定位,在保持原有“人才培養質量”“師資隊伍與資源”“科學研究水平”和“社會服務與學科聲譽”四個一級指標體系框架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強化特色分類,對評估體系和 *** 進行系統性升級。
第五輪學科評估包括6大主要舉措:
一、強化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如加強在學質量與畢業質量相結合的學生質量評價:在學質量突出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位代表性成果,注重學生參與度和貢獻度;畢業質量堅持整體就業質量和職業發展質量相結合,注重用人單位評價。
二、堅決破除“五唯”頑疾,如評價教師不唯學歷和職稱,不設置人才“帽子”指標,避免片面以學術頭銜評價學術水平的做法。評價科研水平不唯論文和獎項,設置“代表性學術著作”“專利轉化”“新藥研發”等指標,進行多維度科研成效評價。
評價學術論文聚焦標志性學術成果,淡化論文收錄數和引用率,不將SCI、ESI相關指標作為直接判斷依據,規定代表作中必須包含一定比例的中國期刊論文,突出標志性學術成果的創新質量和學術貢獻。
三、改革教師隊伍評價,包括加強教師以教書育人為首要職責的評價,把教授為本科生上課和指導研究生情況作為重要觀測點。教師成果嚴格按署名單位認定、不隨人走,關注教師在本單位工作年限和授課情況,抑制人才無序流動。
四、突出質量、貢獻和特色,如強化質量,淡化數量,不設置發表論文數、出版專著數、申請專利數等指標,突出原創性、前沿性、突破性成果。
五、提升數據可靠性和評價科學性,包括適度擴大評議專家規模,制定專家評價指南,優化調查問卷設計,充分運用“融合評價”,建立專家“元評價”制度,進一步提升專家評價和問卷調查的科學性。
六、多元呈現評估結果,包括優化結果分檔 *** ,多元呈現評估結果,分類發布總體結果與提供單項評估結果相結合。
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有哪些科學研究成果?
【科學研究】學院目前擁有生物流變科學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生物力學與組織修復工程學科國家“111”計劃創新引智基地、血管植入物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公共實驗中心(重慶)、重慶市醫療電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10個國家級和省部級平臺。“十二五”期間,承擔科研項目總經費1.2億元,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96項科研總經費9970萬元,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重慶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一等獎1項、中國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發表SCI論文600多篇,國家發明專利申請233項、獲權174項,建立國際標準80多項;SCI/EI學術論文、申請/獲權專利、高級職稱教師的年均科研產出等指標在全校連續多年位居前茅。
大連理工大學和重慶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Dal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簡稱大工,坐落于大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教育部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高校,教育部、遼寧省、大連市共建高校,“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卓越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俄交通大學聯盟、中歐工程教育平臺、全國16所工科重點大學科技工作研討會、中國人工智能教育聯席會主要成員,入選國家“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
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 *** 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實施工程教育改革試點高校、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
重慶大學(ChongqingUniversity),簡稱重大(CQU),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由教育部、重慶市、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211工程”、”985工程”、“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
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 *** 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是卓越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一帶一路高校聯盟、“長江—伏爾加河”高校聯盟、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單位。
擴展資料:
大連理工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19年5月,學校有教職工4167人,其中專任教師2520人;學校有中國科學院專職院士6人、雙聘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專職院士4人、雙聘院士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1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7人,國家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1人,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2人;
國家教學名師4人,國家青年拔尖人才4人,“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0人,“973計劃”青年科學家專題項目首席科學家2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6人,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入選者16人;
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基金獲得者17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116人,“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4人,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名師35人;博士生導師846人,專任教師中正高級職稱859人,副高級職稱1132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7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大連理工大學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重慶大學
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組織機構
現設建筑工程系、巖土工程系、路橋工程系、安裝工程系、測繪工程系等五個系 。
成立建筑力學教研室、建筑圖學教研室、防災教研室及專業英語教研室等四個直屬教研室,其中,建筑力學教研室由結構力學教學小組、理論力學教學小組、材料力學教學小組三個教學小組組成。
成立土木工程實驗中心及土木工程專業基礎課教學實驗中心兩個實驗中心。其中,土木工程實驗中心由結構工程實驗室、巖土工程實驗室、路橋工程實驗室、施工實驗室、測繪實驗室、 *** 實驗室、安裝實驗室組成;土木工程專業課教學實驗中心由工程地質實驗室、工程力學實驗室、建筑圖學模型室、施工實驗室、測繪工程實驗室、CAI實驗室組成。 系主任:程睿 副系主任:楊忠平 康明
建筑工程系是學院最早成立的教學機構之一,經過多年的發展和變遷,目前成為學院規模更大,承擔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與課程建設工作的專門機構。
建筑工程系現有在職專任教師115余名,其中工程院院士2名,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72人,占教師總數的62.6%;其中約三分之一的教師具有海外留學經歷。建筑工程系擁有學緣結構合理,高學歷、高職稱為主的師資隊伍,在國內同類高校中具有不可多得的優勢。
截至2014年,建筑工程系下設相關專業在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方式改革等方面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建筑工程系承擔了3個大類系列課程建設項目,已建成國家精品課程1門,重慶市精品課程1門,校級精品課程5門;1個省部級教學團隊。近年來教學成果顯著,作為主持和主要參與者承擔省部級教改項目3項,校級教改項目10項;獲得重慶市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重慶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建筑工程系歷來十分重視教材建設,鼓勵教師編寫高質量的出版教材,組織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和有實踐工程經歷的教師組成教材編寫小組。全系共有1部國家級精品教材,5部十二五規劃教材和高校土木工程指導委員會規劃推薦教材。
建筑工程系主要承擔土木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每年招生規模約300人。自三年級開始,學生根據自愿選擇專業方向,并按建筑工程、地下建筑與工程、路橋工程和安裝工程四個課群組進行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學習。建筑工程系在人才培養上始終堅持“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原則,在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廣泛的專業知識基礎上,突出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并積極探索多樣化模式,與泓深學院聯合培養的泓深土建班、學院設立的卓越工程師教育班進一步提升創新人才的培養質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未來將深入教學改革與創新,探索多樣化培養方式,實現國際間聯合培養、行業實踐與課堂理論教學的深入結合,加快發展,力爭成為國內知名的高水平土木工程人才培養基地。
重慶大學軟件學院有哪些好老師啊
姓名 性別 職稱 學歷 郵箱
楊丹 男 教授 博士生導師 博士
陳蜀宇 男 教授 博士生導師 博士
陳林 男 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碩士
王成良 男 教授 碩士生導師 博士 wcl_2396@qq.com
向宏 男 教授 碩士生導師 博士
符云清 男 教授 碩士生導師 博士
傅鸝 男 教授 碩士生導師 碩士 fuli@cqu.edu.cn
黃勇 男 副教授 學士 yhuang63@cqu.edu.cn
文俊浩 男 教授 碩士生導師 博士 jhwen@cqu.edu.cn
雷躍明 男 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博士
張毅 男 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博士 cquzhangyi@163.com
洪沙 男 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博士 a70700@126.com
祝偉華 男 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博士 swzhu@cqu.edu.cn
譚會辛 男 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博士
桑軍 男 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博士 jsang@cqu.edu.cn
柳玲 女 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博士 liuling@cqu.edu.cn
張小洪 男 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博士 xhongz@yahoo.com.cn
重大的軟件還是很強的,導師上面這么多,隨你選了,尤其是楊丹教授,相當牛。
評論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