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旅游職業學院的學院領導

高峰:男,苗族,1959年10月生, *** 黨員,重慶酉陽人,研究生學歷,挪威管理學院管理學碩士,副高級職稱。 *** 重慶旅游職業學院黨委書記,主持學院黨委全面工作。全國新長征青年突擊手、重慶市優秀 *** 員。工作經歷:1973年9月至1976年7月在原四川省酉陽縣之一中學讀高中;1978年9月至1980年7月就讀于原四川省酉陽師范學校;1980年8月至1993年12月在原四川省酉陽縣第三中學任教、任書記、校長;1994年1月至1995年7月任原四川省酉陽縣教委副主任;1995年8月至1997年10月任原四川省酉陽縣委辦公室主任;1997年11月至1998年6月任重慶市酉陽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副處級);1998年7月至2000年10月 任重慶市酉陽縣委常委、宣傳部長;2000年11月至2003年2月 任重慶市酉陽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正處級);2003年3月至2005年8月任重慶市酉陽縣委副書記;2005年9月至2006年2月任重慶市黔江區委辦公室副主任、黨群系統黨委書記;2006年3月至今任重慶市黔江區教育工委副書記、教委主任;2010年8月至今任重慶旅游職業學院黨委書記。

楊如安,男,漢族,四川巴中人,研究員,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1986年畢業于西南師范大學歷史系。1998年2月任教育部西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訓中心副主任(正處級)。1998年3月任新疆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副校長,2001年2月任西南師范大學育才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2003年4月,任西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黨委書記。2009年9月任西南大學工會主席、教代會主任。2010年7月任重慶旅游職業學院院長。2006年被評為研究員(教授)。為本科及研究生開設課程5門。已出版《大學學院制:知識管理的視角》、《教育實習的理論與實踐》、《高師學生實習指南》、《愛國.實踐.成才》等專著7部;在《教育研究》、《中國教育報》、《現代教育科學.高教論壇》、《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西南大學學報》等刊物上發表論文20余篇,主持及主研科研項目15項,主研的“全面提高師范大學生職業素質的理論和實踐”項目榮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四川省一等獎,此外,還榮獲國家及省市多項獎勵。

黃濤,男,土家族,1965年6月生, *** 黨員,重慶酉陽人,教育碩士,中教一級職稱,現任重慶旅游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

重慶市黔江中學校的辦學條件

據2015年7月學校官網發布的數據顯示重慶黔江初定職稱,學校在編教職員工491人,其中研究生學歷20人,高級教師以上職稱117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特級教師4人,研究員1人,重慶市名師2人,重慶市骨干教師20人,黔江區骨干教師37人。

全國優秀教師、市級名師(2人)重慶黔江初定職稱:李順舟 、龐友海

特級教師(4人):李順舟 、龐友海 、胡朝俊 、高孟菊

研究員(1人):龐友海

重慶市骨干教師(不全):高孟菊、李順舟、張志余、楊澤會、楊世界、夏宇、王遂敏、王容、沈龍芳、劉菲、黃代淑、胡朝俊、何洪奎、高孟菊、樊佐石、龐友海 據2015年7月學校官網發布的數據顯示,學校占地168畝(占地11021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55880平方米,固定資產6000余萬元,有初、高中部共125個教學班,在校學生8000余人。

截至2014年10月,重慶黔江中學持續推進“領雁工程”,和重慶酉陽大溪中學建立發展共同體重慶黔江初定職稱;學校又與重慶黔江實驗中學、黔江南海中學、黔江區石會中學、黔江區黑溪中學、黔江白石中學、黃溪中學、黎水中心校等8所學校捆綁為集團學校。 高考成績 2012年高考:學校高考重點上線人數達419人(不含藝體考生)。其中,600分以上高分人數達66人,理科1同學以661分獲黔江區理科狀元。本科上線人數1202人,達2012年該校高考參考人數的70%。

2013年高考:學校上重點硬線423人,軟線513人,其中,裸分600分以上共57人,上本科1222人。有三名同學進入全市排名前五十,2同學被北大錄取,1同學以666分奪得渝東南文科狀元,裸分排在重慶市前十名。該校中考820人參考,700分以上人數占全區700分以上人數的三分之一,考入重點中學620人,重點上線率70%。

2014年高考:學校上重點線479人(不含藝術、體育),600分以上48人。理科1同學以675分、文科1同學以671分分別奪渝東南地區理科、文科狀元。

2015年高考:該校有660人高考分數超越重點線,5名學子被清華、北大錄取,位居重慶市第四位(以高考裸分錄取,不含自主招生),600分以上人數達到377人。 中考成績 2012年中考:該校中考升入該校高中部(重點高中)436人。

2015年中考:該校學生獲黔江區前1至6名,700分以上人數全區占比達40%,其中更高分792分,845人參考,682人超過重點高中線。 學科競賽 2010年-2014年,學生參加學科奧賽等獲國家級獎28人次,市級獎200余人次。 2014年黔江中學學科競賽獲獎名單部別比賽項目獲獎等級獲獎學生高中 2014年重慶市高中學生化學競賽 高二組二等獎 王月 高中 2014年重慶市高中學生化學競賽 高二組三等獎 梁黔渝 高中 2014年重慶市高中學生化學競賽 高二組二等獎 龐小春 高中 2014年重慶市高中學生化學競賽 高一組一等獎 鞠傳宇 高中 2014年重慶市高中學生化學競賽 高一組一等獎 謝林剡 高中 2014年重慶市高中學生化學競賽 高一組二等獎 劉騁 高中 2014年重慶市高中學生化學競賽 高一組三等獎 蒲開宇 高中 2014年重慶市高中學生化學競賽 高一組三等獎 楊勝 高中 中國數學會2014年全國數學聯合競賽 二等獎 周玲 高中 中國數學會2014年全國數學聯合競賽 二等獎 范騰霸 高中 中國數學會2014年全國數學聯合競賽 二等獎 馬成霖 高中 中國數學會2014年全國數學聯合競賽 二等獎 楊焯元 高中 中國數學會2014年全國數學聯合競賽 二等獎 羅恒 高中 中國數學會2014年全國數學聯合競賽 二等獎 帥富文 高中 中國數學會2014年全國數學聯合競賽 三等獎 陳建秋 高中 中國數學會2014年全國數學聯合競賽 三等獎 冉巖松 高中 中國數學會2014年全國數學聯合競賽 三等獎 李金明 高中 中國數學會2014年全國數學聯合競賽 三等獎 趙元 高中 中國數學會2014年全國數學聯合競賽 三等獎 王月 高中 市教委、市科協重慶市創新作文大賽 市一等獎 李林倩 高中 市教委、市科協重慶市創新作文大賽 市二等獎 郭冬黎 高中 市教委、市科協重慶市創新作文大賽 市二等獎 宋星瑀 高中 市教委、市科協重慶市創新作文大賽 市三等獎 何福建 高中 市教委、市科協重慶市創新作文大賽 市三等獎 鄧婉秋 高中 市教委、市科協重慶市創新作文大賽 市三等獎 羅寒丹 高中 市教委、市科協重慶市創新作文大賽 市三等獎 邱京麗 高中 市教委、市科協重慶市創新作文大賽 市三等獎 謝次娟 高中 市教委、市科協重慶市創新作文大賽 市三等獎 鄭孝宇 初中 市教委、市科協重慶市創新作文大賽 市三等獎 鄭凱文 初中 市教委、市科協重慶市創新作文大賽 市三等獎 蒲欣懿 高中 201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復賽) 國家級二等 陳飛祥 高中 201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復賽) 國家級三等 張志周 高中 201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復賽) 國家級三等 羅天 高中 201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復賽) 國家級三等 張睿 高中 201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復賽) 國家級三等 羅行 高中 201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復賽) 國家級三等 費國超 高中 201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復賽) 國家級三等 楊清波 高中 201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復賽) 市級一等 張玉廣 高中 201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復賽) 市級一等 帥富文 高中 201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復賽) 市級二等 寧超宇 高中 201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復賽) 市級二等 鄭文靜 高中 201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復賽) 市級二等 羅適 高中 201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復賽) 市級二等 田宇濛 高中 201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復賽) 市級二等 龔治 高中 201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復賽) 市級三等 周玲 高中 201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復賽) 市級三等 孫于婷 素質競賽 2010年-2014年,學生在市級以上的各項競賽活動中,共二十余項100余人次獲得國家級、市級一、二、三等獎。學生自編自演話劇《灰姑娘》,參加首屆武陵山民族文化節社區演出并獲得好評;學生表演民族舞蹈《擺手舞》,在首屆全市重點中學藝術節活動中,奪重慶市第6名。

2010年-2014年,學生在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大賽等活動中,共有50人次獲市級以上一、二等獎。秦心一、張婷的“文明伴我行”征文獲全國特等獎,在人民大會堂接受頒獎。

2013年5月17日至20日,在黔江區第十二屆“職教杯”中小學生運動會中。黔江中學獲得高中組團體總分之一名,高中組女子4×100米和4×400米接力賽均獲得之一名,且都打破了黔江區中小學生運動會紀錄。

2014年10月11日,在區關工委、區教委組織的“中華魂.放飛夢想”演講比賽中。該校學生李江陽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獲一等獎,陳蓉、蘇淼獲二等獎。

在2014年黔江區中學生籃球運動會上,該校獲高中組男子之一名,女子第二名,初中組男子之一名,女子之一名。

2015年5月,該校高2017級10班陳詩鵬、16班馬雙兩位同學在黔江區中小學生“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之“小小百家講壇”演講比賽中均獲區一等獎。 2004年-2014年,該校教職工共112人參加了國家及省市級共八項科研課題研究,其中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科研規劃課題《學校心理教育體系的理論建構及心理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子課題《寄宿制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成因及對策研究》獲總課題組課題科研成果一等獎;重慶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項課題《學科綜合學習實驗研究》獲黔江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同時獲得重慶市教科院“十佳課題”稱號;國家教委規劃課題子課題《民族地區示范性高中素質教育評估與監督機制研究》獲黔江區科研成果一等獎。其它五項研究課題分別獲得市級以上二、三等獎;教師與科技教育有關的論文獲國家級表彰(含論文發表、交流等)每年達100余人次,為周邊中小學培養了20多名科技教師,為社會輸送和培訓了200多名科技實用型技術人才,為科技扶貧提供了5個科技項目,為環境建設和旅游事業發展提出的6項建議被當地 *** 采納。

截至2015年,學校組織教師編寫了一系列校本教材: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校本教材有《生態黔江》、《渝東南民歌》、《武陵山民族體育》等;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教材有《經典詩歌頌讀》、《與巨人對話》、《人生導航》、《我們的國家和世界》等;培養學生技能的教材有《office基礎教程》、《家電印象》、《電器電路》等;指導學生學法和提高學科素養的教材有《各學科學法探究》、《高中物理導演與專題講座》、《數學知識拓展》、《初高中化學教材銜接》等。

2014年,該校在黔江區“卓越課堂”優質課大賽中,獲得了黔江區“卓越課堂”優質課大賽優勝獎,特別是高中14個學科28人參賽,有19人獲得一等獎,占全區三所高完中一等獎獲獎選手的68%。

2015年12月,在2014年度“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市級優課中,黔江中學共有26名教師獲獎,其中教師高孟菊的《紀念白求恩》(初中)、譚秀君的《春》(初中)、黎川的《氣體的等溫變化》(高中)獲全市特等獎。教師羅登勇的《What`s your hobby》(初中)、田永華的《荷塘月色》(高中)、韓錫盟《聲聲慢》(高中)等7名教師的課程獲全市一等獎。 2014年度教師市級獲獎名單部別姓名比賽項目獲獎等級頒獎單位高中 王寶剛 重慶市第四屆高中數學青年教師優質課競賽 一等獎 市教科院 高中 韓錫孟 創新作文大賽教師同題競賽 一等獎 市科委、市教委 初中 張永富 重慶市之一屆健康教育教師教學基礎知識比賽 中學組二等獎 市教委 高中 梁仕華 第四屆“開拓杯”全國地理課件 *** 大賽評選活動 一等獎 中國地理學會 高中 梁仕華 第十三屆全國多媒體課件 *** 大賽 一等獎 市教育信息技術與裝備中心 高中 王日亮 第十三屆全國多媒體課件 *** 大賽 一等獎 市教育信息技術與裝備中心 初中 黃代淑 第四屆“開拓杯”全國地理課件 *** 大賽評選活動 二等獎 中國地理學會 高中 李丹 重慶市高中化學優質課競賽與觀摩活動 二等獎 市教育科研院 高中 韓錫孟 重慶市中學高中語文中青年教師優質課競賽 二等獎 市教科院 校訓 厚德 博學 善思 篤行

厚德:語出《易·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厚德載物”體現了中華民族順應自然,與時俱進,以博大寬容的道德胸懷包舉萬物,承載理想的民族精神。我們引“厚德”二字,意在期望師生員工以高尚的道德立身,以高尚的道德承載天下重任。

博學:語出 《論語·子張》:“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博學”既指廣泛學習,也指學問淵博。我們用“博學”二字就是倡導師生員工努力學習,博采眾長,追求廣博的學識和淵博的學問。博學,是學問豐富的意思。博學至精,指通過廣泛的學習,掌握廣博的知識,達到精通專業、臻于完美的境界。

善思:語出《論語》:“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學而思,學問方能進步;思而行,行而力,事業方能成功。

篤行:語出 《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篤行的本意是專一實行,踏實去做。我們取“篤行”二字是引導師生員工腳踏實地、身體力行,學以致用,行勝于于言。

校訓四個詞語中,“厚德”突出了德育為首的教育理念;“博學”是求學、治學的目標; “善思”強調的是 *** 的科學;“篤行”強調的是重視實踐、知行合一。 校徽 校徽主題呈紅色,象征著火紅的太陽,寓于黔中學子如太陽一般的充滿朝氣,校徽中間以學校漢語拼音首字母“C *** JZX”采用變形處理呈現,中間一類似的人形,意為學校為學生的學習成長保駕護航,學生蓬勃向上,下方有黔中辦學原點“1925”;外圍圈為黔中全稱和其英文校名。 學校每年均會舉辦校園科技文化藝術周、校園勵志演講會、校運會、年級文娛晚會等活動。學校校本課程內容涵蓋了文學、演講、舞蹈、書畫、科技、奧賽、家政、個人理財、園藝、計算機、多媒體、醫藥衛生、旅游地理社會生活等; 有《百年黔中》校刊、黔江中學校園電視臺、校園之聲廣播站等。

截至2015年7月,學校有話劇社、演講社、動漫社、街舞社、吉他社、器樂隊、音樂社等20余個學生社團。

重慶市開州區有沒有中級會計職稱考點

有的。

全市擬設置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沙坪壩、九龍坡、南岸、渝北、巴南、合川、永川等12個考區,各考區財政局根據輻射區域報名人數設置考點、考場。

考生的具體所在考點、考場和考試時間由考試編場軟件系統隨機自動生成,詳見準考證。

以上就是中公財經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重慶市2020年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地點,想要了解更多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地點相關資訊,大家可持續關注本站。

中級會計考試網不僅向大家提供中級會計考試資訊,更有中級會計師培訓精彩課程。

[重慶市]重慶黔江初定職稱,黔東南職稱評審公示

重慶市黔江民族中學校的校長簡介

鄭小波,男,土家族,1963年生, *** 黨員,中學高級教師,重慶教育學院教育管理系本科畢業。曾任黔江區馮家中學校長、黔江區黔州中學校長,現任重慶市黔江民族中學校長。先后獲得全國現代信息教育先進個人,全國教育教學優秀論文一等獎,重慶市優秀德育工作者,重慶市安全穩定工作先進個人,重慶市教育科研先進個人。八年被 *** 黔江區(縣)委被為優秀 *** 員,七年被黔江區(縣)教委評為“五好領導”干部,五年被黔江區(縣)人民 *** 表彰優秀教育工作者和優秀教師,并擔任黔江區之一、二屆黨代表代表、黔江區教委中級教師職稱評審委員會成員。

2024年取消職稱工資了嗎?

沒有聽說要取消職稱工資重慶黔江初定職稱的說法重慶黔江初定職稱,如果取消重慶黔江初定職稱了職稱工資呢,大家還評職稱,有什么用呢重慶黔江初定職稱?我覺得這只是一個道聽途說的,沒有事實的依據。

吉首大學是211院校嗎?

吉首大學不屬于211大學。吉首大學(Jishou University)重慶黔江初定職稱,簡稱“吉大”,該校是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與湖南省人民 *** 省部共建大學,是中山大學、清華大學、中南大學對口支援學校,是本科一批招生高校。學校地跨吉首市和張家界市兩地辦學,是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與湖南省人民 *** 省部共建大學,是湖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湖南省2011計劃”,為中國服務外包校企聯盟成員單位。

? ? ? ? ? ? ? ? ? ? ? ? ? ? ? ? ?

院系概況重慶黔江初定職稱

據2018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商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美術學院、物理與機電工程學院等教學學院19個,一級學科41個,本科專業78個,覆蓋重慶黔江初定職稱了12大學科門類。

附屬機構重慶黔江初定職稱

據2017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1所二級甲等非直屬附屬醫院,4所三級甲等非直屬附屬醫院。

二級甲等非直屬附屬醫院(1所):吉首市人民醫院(吉首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三級甲等非直屬附屬醫院(4所):湘西自治州人民醫院(吉首大學之一附屬醫院、吉首大學臨床學院),懷化市之一人民醫院(吉首大學第四附屬醫院、吉首大學第四臨床學院),湘西州民族中醫院(吉首大學附屬中醫院),重慶市黔江中心醫院(吉首大學附屬黔江醫院),銅仁市人民醫院(吉首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師資隊伍:

據2020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在職教職員工近1500人,專任教師1100余人,其中高級職稱700余人,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共560余人。有“國務院 *** 特殊津貼”專家14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6人,國家民委民族問題研究優秀中青年專家1人;湖南省“百人計劃”人選2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選28人,“湖南省 *** 特殊津貼”專家4人,湖湘青年英才1人,湖南省芙蓉學者7人,湖南省跨世紀學術帶頭人1人,湖南省“芙蓉教學名師”1人,湖南省優秀中青年專家2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3個,省級科技創新團隊4個。有全國先進教育工作者1人,五一勞動獎章2人,全國優秀教師9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1人,全國模范教師1人。

? ? ? ? ? ? ? ? ? ? ? ? ? ? ? ? ?

學科體系:

據2020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現有教學學院19個,一級學科41個,本科專業78個,覆蓋了12大學科門類。有省重點學科5個(其中優勢特色重點學科1個)、省“雙一流”學科2個,國家民委重點學科2個;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協作研發中心”1個;有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5個,專業碩士點13個。

“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1個):生態扶貧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協作研發中心”(1個):武陵山片區扶貧與發展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個):民族學、工商管理

省優勢特色重點一級學科(1個):民族學

省重點一級學科(5個):民族學、哲學、應用經濟學、生態學、體育學

專業學位碩士點(3個):體育學、臨床醫學、藝術學

? ? ? ? ? ? ? ? ? ? ? ? ? ? ? ? ?

教學成果:

據2017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在“十二五”期間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22項,學生在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大學生結構設計大賽、數學建模競賽等各類比賽、競賽中屢獲特等獎、一等獎,累計獲國家級獎項208項,省部級獎項922項。

2005年9月,該校報送重慶黔江初定職稱的《西部民族體育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榮獲全國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科研成就:

截至2020年3月,學校獲湖南省研究生教育教改項目11項,湖南省研究生精品課程2門,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28項。獲省廳級以上科研立項課題750項,其中,國家級科研課題立項119項,國家體育總局課題立項6項,教育部課題基金立項26項,國家發改委課題立項2項,國家民委課題立項6項,出版各類學術專著70部,編著34部,在省級以上各類刊物公開發表論文3350篇,其中,被國際四大索引收錄633篇,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20項,其中獲湖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湖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4項、湖南省技術發明獎三等獎1項、湖南自然科學獎三等獎4項,獲國家民委民族問題研究優秀成果獎5項,獲發明專利47項,實用新型專利161項,外觀設計專利76項,軟件著作權26項。

2015年8月,吉首大學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共有27個項目立項,其中面上項目1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22項。

學校注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承擔了一大批國家與地方重大科研項目,學術研究形成了自身特色。社會科學研究以區域經濟、民族文化、民族歷史為重點,差異哲學、民族人類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沈從文研究、文化創意產業、旅游經濟等研究成果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自然科學研究以武陵山片區特色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為重點,提出了“三帶”理論,研發了“米良一號”獼猴桃品種及深度開發,在杜仲、獼猴桃、葛根、椪柑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影響的科研成果。

? ? ? ? ? ? ? ? ? ? ? ? ? ? ? ? ?

獲得榮譽:

據2017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先后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全國綠化模范單位”“全國五四紅旗團委”“湖南省文明單位”“湖南省平安高校”“湖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2018年12月29日,被國家民委命名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區(單位)。

2020年12月25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授予“無償獻血促進獎”。

校訓:以人名校、以業報國

以人名校:與“以校名人”相對,指通過全校師生員工、所有校友努力奮斗獲得聲譽和影響來提高學校的名聲。

以業報國:吉首大學將自己的命運與民族興衰國家繁榮緊緊相聯。學校以振興民族、富強國家為己任,她的學生更以回報社會和國家為自己的終極價值追求。

校徽:

校徽的主題圖形為兩只展翅飛翔的鳳與凰,表現了“鳳飛千仞,薪傳八方”的吉大精神,以及招才集賢的辦學宗旨。標志為圓形向心式旋轉構圖,外形趨向于中國傳統的“太極圖”,象征吉大和諧、團結、渾融的整體狀態。

校歌:《鳳飛千仞萬 *** 程》

武陵秀,千峰翠,我們風雨兼程。讀書破萬卷,鐵肩擔重任。漫漫人生路,長嘯凱歌行。啊,以人名校,奮勇攀登。望前方,鳳飛千仞萬 *** 程。望前方,鳳飛千仞萬 *** 程。沅江碧,澧水清,我們與時俱進。傳中華文化,播現代文明。成就高尚人格,弘揚科學精神。啊,以業報國,求實創新。看明朝,薪傳八方,華夏振興。看明朝,薪傳八方,華夏振興。成就高尚人格,弘揚科學精神。啊,以業報國,求實創新。看明朝,薪傳八方,華夏振興。華夏振興。華夏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