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人社網公需科目

重慶市公需科目考試就是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不同于崗位培訓,也不同于學歷教育,它是指對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更新、補充、拓展和提高的一種追加教育。

微信號:jy002002007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改善知識結構,提高創新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網站現在管理嚴格,沒有快速閱讀的辦法,單位幾個人找的詹縣軍老師,打印合格證書的。

公需科目:

通過公需科目學習,全省專業技術人員緊跟當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不斷進行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 *** 等為主要內容的知識更新,完善和拓展知識結構,提升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為我省"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根據《2012年廣東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公需科目學習指南》規定2012年公需課為以下三門。專業技術人員必須完成每年公需科目不少于18學時的繼續教育任務。

[重慶市]重慶職稱公需課,重慶市專業技術人員公需科目培訓

重慶市職改辦2022年職稱評定

重慶市職稱改革辦公室印發《重慶市2022年職稱申報評審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于11月啟動2022年職稱評審工作,重慶各類所有制企事業單位、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在職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且符合相應申報條件的人員,以及自由職業者、轉業擇業 *** 干部都可以申報參加職稱評審。

對于專業技術人員來說,申報職稱時除了工作業績、學術論文,繼續教育學時也不可忽略。根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定》,繼續教育學時與專業技術人員職務聘任和職稱評定等息息相關,所以專技人員在申報職稱時一定要完成本年度繼續教育學習任務。

來源:重慶市人力資源開發服務中心

■新聞鏈接

問:專技人員需要學習什么?完成多少學時?

繼續教育內容包括公需科目和專業科目。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時間,每年累計應不少于90學時,其中公需科目不少于30學時,專業科目不少于60學時。

問:專技人員可以在哪里參加繼續教育培訓?

公需科目學習采取線上培訓的方式,專業科目學習也可以通過遠程教育完成。專技人員可以通過重慶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公需科目 *** 培訓入圍備案學習平臺重慶人社培訓網()進行公需科目和專業科目的學習。在重慶人社培訓網平臺提供的學習內容中修完學時即可認定為完成當年的繼續教育學習任務。

問:專技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的流程?

(一)注冊/登錄

進入重慶人社培訓網),進行注冊或登錄。

(二)選課學習

1.在在線學習中心一欄選擇公需科目/專業科目進入。

2.選擇對應年度公需科目/專業科目培訓,購買并進行學習。

3.學習完成可在線查看、下載和打印培訓證書。

問:學習過程遇到問題怎么辦?

遇到問題請聯系重慶人社培訓網:

(一)帳號注冊、登錄、證書打印問題咨詢:400-023-9229,按1選擇登陸注冊問題。

(二)政策咨詢:400-023-9229,按2選擇政策咨詢。

(三)學習進度等學習過程技術問題咨詢:400-618-7500,按2選擇售后服務。

重慶公需科目

公需科目沒有考試只要按照規定學夠課時取得學分即可。

公需科目有三科,分別是:“鄉村振興戰略”、“專業技術人員創新能力建設”、“專業技術人員誠信體系建設”。專業技術人員可在“重慶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平臺”選擇其一學習、測試。公需科目的學時記為24學時。

公需課程的學習是對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更新、補充、拓展和提高的再繼續教育,同時對從事會計工作人員提升自身職業素養和提高職業技能起到一定積極的作用。

重慶市公需科目證書怎么打印

重慶市公需科目證書需要在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考試網進行下載打印。

公需科目是指國家、省市統一要求全體專業技術人員應該掌握的通用知識和技能(英語、計算機按原規定執行,不列入登記范圍)。全體專業技術人員必須掌握的政策法律法規、基本理論、技術、信息等方面的知識。

相關信息介紹:

公需科目每年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確定并發布,縣級以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組織實施;專業科目由省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確定后,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備案,由縣級以上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用人單位和專技人員分別需要在專業技術人員公共服務平臺上完成單位注冊和個人注冊,未注冊賬號者會導致成績無法上傳,無法打印繼續教育證書。

專業技術人員接受繼續教育的時間,每年累計不少于90學時。其中,專業科目學時不少于總學時的三分之二。

重慶市工程師職稱評定要好多學時

重慶市工程師職稱評定要30學時及相關流程。

1、學歷資歷條件要求初中高相關部門都有寫明,可以相關教育網查看,后對照自己的學歷和持證年限。

2、繼續教育學時證明要求根據重慶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有關文件,我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學時每年不少于90學時。繼續教育由公需課目和專業科目組成,其中,公需科目不少于30學時。

3、工作業績材料要求提交任職以來的主要專業技術工作業績、成果材料。即成果、獎勵、業績的證書、證明,或作為主要專業技術貢獻者完成的項目,獲得社會、學術技術團體或專業主管部門較高評價和肯定的鑒定證書、文字評述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