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戶口遷移條件
重慶人口戶籍管理制度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一、夫妻分居及工作調動戶口遷移規定
(一)職工居民非在職配偶的戶口遷移
1、入戶對象及條件
職工居民的非在職配偶重慶黔江職稱評審情況網,在投靠的配偶所在地居住1年以上的人員可本著自愿的原則重慶黔江職稱評審情況網,準予在其配偶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常住戶口登記地落戶,包括“農轉非”、“非遷非”、“農遷農”戶口。其中,申請遷入主城區(指渝中區、江北區、南岸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大渡口區、北碚區、高新區、北部新區、渝北區的龍溪鎮、巴南區的李家沱、土橋街道和南泉鎮、花溪鎮范圍)的,須結婚五年以上(農遷農的人員三年以上),且夫妻年齡均年滿30周歲以上。對因建設用地經 *** 批準征地并在之一次征地公告之日前,結婚遷入且實際居住一年以上的(再婚夫妻投靠遷入主城區的,須符合結婚3年且實際居住一年以上的條件)可入農業戶口。
2、入戶手續及程序
由申請人提出書面申請,隨附住房證明,《結婚證》、暫住證明,原常住戶口性質證明,經遷入地派出所審查核實后,報區、縣(自治縣、市)局批準后,憑《準遷證》、《遷移證》辦理入戶手續。
(二)黨政機關,國有非國有企事業、集體、個體、私營企業的工作人員、管理人員及專業技術人員、科技人才夫妻分居工作調動戶口遷移
1、入戶對象及條件
下列人員夫妻分居戶口遷移可以優先解決,不受年齡、分居時間的限制,隨時辦理落戶手續,其未成年子女可以隨遷:
(1)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 *** 特殊津貼的人員;(2)獲得市(?。┎考壱陨蠘s譽稱號、科研成果獎的人員;(3)獲得博士、碩士、雙學士學位的人員;(4)機關、事業單位副處級及其以上的國家公務員、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5)企業、事業單位中取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或取得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滿3年的人員;(6)在科研、生產、教學、管理工作中起骨干作用的人員或其配偶系學士學位的人員。
對不符合上述規定的人員,夫妻兩地分居時間滿2年,男年滿28周歲以上,女年滿26周歲以上,并在常住地有合法固定住所的,視其接收地區、單位的實際情況,分期分批逐步解決。
2、入戶手續及程序
(1)配偶系非農業人口的在職人員,調入我市主城區(指渝中區、江北區、南岸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大渡口區、北碚區、高新區、北部新區、渝北區、巴南區)的,由接收單位填寫《重慶市人員調動審批表》,并附《結婚證》、在渝方戶口證明及能證明其符合上述入戶對象及條件的證件或材料復印件,報市人事局審批。調入其它區、縣(自治縣、市)的,由當地黨委組織部、 *** 人事局審批。
(2)配偶系非農業人口的非在職人員,按職工居民非在職配偶戶口遷移規定辦理。
(3)配偶系農業人口的,按照專業技術人員、黨政管理干部家屬“農轉非”規定及職工居民非在職配偶戶口遷移規定辦理。
(三)專業技術人員、黨政管理干部家屬“農轉非”戶口遷移
1、入戶對象及條件
符合在機關和國有、集體企事業單位以及“三資”企業、個體私營企業等單位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和黨政管理干部的下列條件之一的人員,其家屬“農轉非”應優先辦理。(1)被評聘為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2)取得博士學位或取得碩士學位、工作年滿三年的人員;(3)獲得縣以上(含縣)科技進步獎等獎項的主研人員;獲得縣以上(含縣) *** 授予的勞動模范、優秀教師、優秀企業家等榮譽稱號的人員及選拔的學術技術帶頭人,(4)工齡年滿十五年,任縣(處)級及其以上職務、大型企業中層以上職務、中型企業主要領導職務一年以上的人員;(5)對工齡滿十五年、擔任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一年以上的人員;(6)工齡滿十五年、具有大專以上學歷、擔任正科級職務一年以上的人員;(7)在國家、市級貧困縣工作十年以上,評聘重慶黔江職稱評審情況網了助理級專業技術職務三年以上或評聘重慶黔江職稱評審情況網了中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在國家、市級貧困縣工作,具有中專以上學歷、工齡十年以上的黨政管理干部或雖不具備中專學歷,但工齡十年以上,年度考核連續三年職稱的正科級以上(含正科級)干部以及不具備前述規定條件,但在本職工作中作出了顯著成績和突出貢獻的人員。
對符合上述規定條件的人員,其配偶和十六周歲以下(在校生十九周歲以下)的子女可“農轉非”;子女全部在農村的,允許其中一名未婚子女隨遷;病殘子女和共同生活的父母(男性六十周歲以上、女性五十五周歲以上)可以隨遷。
2、入戶手續及程序
申報家屬“農轉非”的人員,應填寫《專業技術人員、黨政管理干部家屬“農轉非”申報表》,并附有關證明材料,經所在區、縣(自治縣、市)人事局或市級主管部門審查后,分別報市人事局、萬州、黔江開發區人事局審批。各級公安部門憑“農轉非”審批表,填發《準遷證》、《遷移證》,辦理戶口遷移手續。
(四)職工調動工作戶口遷移
1、入戶對象及條件
我市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企業、個體經營戶的下列人員可辦理轉移工作單位手續,未成年子女可以隨遷:(1)男性年滿28周歲,女性年滿26周歲以上,并在常住地有合法固定住所,因夫妻分居,時間滿兩年的人員;(2)企業因生產、工作需要成批轉移工作單位[兼并、搬遷、合并、企業職工跨地區內部調劑(并在常住地有合法固定住所)]的人員;(3) *** 、原四川省三州內調人員,退役運動員,轉業干部家屬以及隨軍家屬轉移工作單位等屬國家政策性安置的人員。
2、
入戶手續及程序
(1)上述人員工作轉移到我市主城區(指渝中區、江北區、南岸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大渡口區、北碚區、高新區、北部新區、渝北區、巴南區)的,由接收單位填寫《重慶市職工轉移工作單位報批表》(以下簡稱《報批表》或《重慶市企業職工成批轉移工作單位花名冊》,隨附《結婚證》、住房證明、在渝方戶口證明及相關證明材料,報市勞動局批簽,各級公安部門憑市勞動局出具的《重慶市職工轉移工作單位入戶通知》(以下簡稱《入戶通知》,給予簽發《準遷證》,憑《準遷證》、《遷移證》辦理入戶。
(2)工作轉移到主城區(同上)以外的區縣(自治縣、市)的以及各區縣(自治縣、市)之間轉移工作單位的,由接收單位填寫《報批表》后,由所在單位的區縣(自治縣、市)勞動部門批簽,并出具《入戶通知》,區、縣(自治縣、市)公安局憑區、縣(自治縣、市)勞動部門出具的《入戶通知》簽發《準遷證》,派出所憑《準遷證》、《遷移證》辦理入戶手續。
(3)職工配偶非在職或系農業戶口及其未成年子女申請隨遷,按職工居民非在職配偶的戶口遷移規定辦理。
二、嬰兒隨父隨母落戶及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戶口遷移規定
1、入戶對象及條件
(1)1998年7月22日以后出生的嬰兒,可以在其父親或母親常住戶口所在地的派出所申報常住戶口。申報登記常住戶口的性質,均依據其隨父或隨母的戶口性質而確定。
(2)對以往出生并要求隨父落戶的16周歲以下(在校生不超過19周歲)的子女,可以隨父落戶,學齡前兒童優先予以解決。
2、入戶手續及程序:
(1)1998年7月22日以后出生的嬰兒隨父申報常住戶口的, 必須由申請人填寫《新生嬰兒隨父(或監護人)登記常住戶口申請表》,同時隨附《出生醫學證》、《結婚證》、母親戶口性質、計劃生育情況證明、其父的住房證明等有關證件、證明材料,由戶口登記審查屬實后,直接辦理出生登記。
(2)申請未成年子女隨父落戶的,必須由申請人提出書面申請,提供住房證明,《結婚證》、子女及配偶常住戶口性質證明及屬在校生的學籍證明等有關材料,由落戶地派出所審查核實,報經區、縣(自治縣、市)公安局批準后簽發《準遷證》,派出所憑《準遷證》、《遷移證》等辦理入戶手續。
三、父母投靠子女戶口遷移規定
1.
入戶對象及條件
父母投靠子女,以年齡和身邊無子女為基本條件。凡男性超過60周歲,女性超過 55周歲的年老者或離、退休人員,身邊無子女需要到城市投靠子女的,應當準予落戶;對于多子女的可由申請人自行選擇需投靠的子女入戶。
2、入戶手續及程序
年老或離、退休投靠子女的人員,應由申請人提出書面申請,提供常住戶口性質、年齡等證明或離、退休證件等有關證明材料,由落戶地派出所審查核實,報區、縣(自治縣、市)公安局批準后簽發《準遷證》,派出所憑《準遷證》《遷移證》辦理入戶手續。
四、社會人才集體戶入戶規定
1、入戶對象及條件:
各區、縣(自治縣、市)的外商投資企業(包括外勤商社、外國企業派出機構)、集體企業、鄉鎮企業、私營企業以及無人事主管部門或不具備人事管理權限的單位及各區、縣(自治縣、市)推行人事 *** 實行聘用制管理的國有企、事業單位、股份制單位及社會團體的單位接收因其單位無集體戶口、無直系親屬處入戶、本人無合法固定住所的下列人員,可入社會人才集體戶,其人事檔案和人事關系委托重慶市或區、縣(自治縣、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管理:(1)接收的大中專畢業生(包括電大、職大、夜大、函大、自考及成人教育大專以上畢業生)、回國留學人員、軍隊轉業干部以及其重慶黔江職稱評審情況網他急需緊缺引進的專業技術人員;(2)按照《重慶市人才市場管理條例》規定條件引進的專業技術人員:①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獲得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后具有兩年以上本專業工作經歷、年齡在四十五周歲以下、并有突出成績的;②帶有產品、項目、技術、資金,并確有真才實學的;③其他具有較深學術造詣或特殊專門技能的;(3)由單位集體戶口遷出,流動到無集體戶口單位工作的各類專業技術人員。
2、入戶手續及程序
(1)在社會人才集體戶申請入戶的人員,須提供如下證明材料:①本人的學歷證明原件;②本人的戶口性質證明;③居民身份證復印件;④中級專業技術職稱證明;⑤引資證明及與單位;⑥企業所簽訂的勞動合同;⑦ *** 書等相關證明材料。
(2)申請入戶人員,需持上述證明材料到重慶市或區、縣(自治縣、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填寫《重慶市社會人才集體戶落戶申請表》和《重慶市社會人才集體戶落戶協議書》,并由重慶市或區、縣(自治縣、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進行資格、證件審查,簽署意見后,交由落戶地公安派出所審查受理后,在《重慶市社會人才集體戶落戶申請表》的備注欄中簽章。
(3)我市主城區(指渝中區、江北區、南岸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大渡口區、北碚區、高新區、北部新區、渝北區、巴南區)之間或本區、縣(自治縣、市)的人員,由落戶地公安派出所審核、所領導審查簽署意見后,直接辦理入戶手續,不再辦理《準遷證》。主城區(同上)外進入主城區(同上)或跨區、縣(自治縣、市)的人員,經落戶地派出所審查后,報所在地區、縣(自治縣、市)公安局審批簽發《準遷證》后,派出所憑《準遷證》、《遷移證》,辦理戶口遷移手續。其中,系“五大生”就業后入社會人才集體戶的,應持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開具的《國家不包分配畢業生入戶通知》(以下簡稱入戶通知)、《國家不包分配畢業生工作介紹信》(以下簡稱工作介紹信)和戶口所在地公安機關簽發的《遷移證》、身份證等證件到遷入地按如下程序辦理入戶手續:
A
畢業后原戶口與接收單位系同一區縣(自治縣、市)或同屬近郊主城區(同上)的,由遷入地公安派出所審查后,憑《入戶通知》、《工作介紹信》、《遷移證》直接入戶。
B
畢業生跨區縣(自治縣、市)遷移或進入主城區(同上)的,持相關證明材料,由遷入地派出所審查后,報區、縣(自治縣、市)公安局審批后簽發《準遷證》后,派出所憑《入戶通知》、《工作介紹信》和《準遷證》、《遷移證》入戶。
(4)農業戶口畢業生經重慶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批準招收就業后,憑《入戶通知》、《工作介紹信》、戶口性質證明、學歷證明等證件,報接收單位所在地區、縣(自治縣、市)公安局審批簽發《準遷證》后,再到接收單位所在地派出所辦理非農業集體戶口,單位無集體戶的,在市或單位所在地的區縣(自治縣、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落社會人才集體戶。
五、科技人才入戶規定
1、入戶對象及條件:
凡具有大學本科以上、中級專業技術職稱以上和回國留學以及從市外引進的專業技術人員,只要在渝有合法固定住所,允許本人及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在常住地入戶。無合法固定住所的上述人員,可在聘用單位所在地落社會人才集體戶。不愿隨遷戶口的,只在暫住地的戶口登記機關登記,不再申辦《暫住證》,并免繳“暫住人口治安管理費”。
2、入戶手續及程序:
(1)在常住地入戶的,申請遷入人員須提供下列證明材料:①本人的戶口性質證明;②居民身份證復印件;③相關學歷;④榮譽稱號;⑤享受 *** 津貼;⑥本人或其配偶及直系親屬的住房證明等相關證明證書手續材料,向其實際居住地的公安派出所提出書面申請,經派出所審核簽署意見后,報所在地區、縣(自治縣、市)公安局審批簽發《準遷證》,派出所憑《準遷證》、《遷移證》辦理遷移落戶手續。
(2)申請在社會人才集體戶入戶的,按照社會人才集體戶入戶手續程序辦理。
六、持“重慶市外來人才工作證”的外來人才,辦理戶口相關規定
凡持有《重慶市外來人才工作證》的外來人員,不愿遷移戶口的,可憑證到暫住地的公安派出所備案登記后,不再辦理《暫住證》,并免繳《暫住證》工本費和治安管理費;愿意遷來入戶的,按現行戶口遷移政策辦理;在子女入學、入托時,享受本市常住人口待遇。
七、社會勞動力集體戶入戶規定
1、入戶對象及條件:
我市主城區內(指渝中區、江北區、南岸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大渡口區、北碚區、高新區、北部新區、渝北區的龍溪鎮、巴南區的李家沱、土橋街道、南泉鎮、花溪鎮范圍)(下同)的外商投資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等各類企業未設立職工集體戶口的企業(單位)下列非農業戶口人員,因人事檔案無管理單位、無直系親屬投靠、無合法固定住所,可入社會勞動力集體戶:
(1)無集體戶口單位接收的技校畢業生和有技術專長在我市就業后失業,其戶口在學?;騿挝坏娜藛T。
(2)各類企業職工、解除勞動關系后,戶籍關系無落戶處所,戶口在原所在單位的人員。
(3)市外引進的有技術專長,且接收單位無集體戶的人員。
(4) 主城區內(同上)的技校、中專校(已派遣且兩年內不再提出改派)戶口仍在學校的畢業后,畢業后在主城區內(同上)的前述企業(單位)就業的人員。
(5)主城區(同上)內的技校、中專校畢業生(已派遣且兩年內不再提出改派)的,畢業后到主城區(同上)外(含市外)就業,其戶口又不能從技校、中專校遷往就業地區或就業企業(單位)的人員。
(6)主城區(同上)外(含市外)戶口在技校、中專校的畢業生,畢業后在主城區(同上)內的企業(單位)就業的人員。
(7)主城區(同上)內的企業(單位)職工,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后,確無條件返回原籍,戶口仍保留在學校兩年以上的人員。
(8)主城區(同上)內的企業(單位),從市外引進的有技術專長(指 *** 及高級 *** )的人員。
(9)主城區(同上)內的國有企業職工,因企業兼并、破產、關閉或其他原因,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后,確無條件返回原籍,戶口仍保留在企業或又在主城區(同上)內非國有企業(單位)就業的人員。
2、入戶手續及程序:
(1)凡申請委托市社會勞動力集體戶管理的人員,須持下列相關證明材料:①申請人的學歷證明復印件;②申請人的身份證復印件及兩張辦理新身份證的照片;③申請人與企業(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或確系在該企業(單位)就業的證明;④申請人與企業(單位)解除勞動關系的有關證明,技校、中專校畢業生在市內工作的,必須出具工作單位的證明;在市外工作的,由原畢業學校出具派往何單位工作的證明及其他與申請落戶相關證明材料。
(2)申請入戶的人員,須持上述證明材料,到重慶市社會勞動力集體戶管理中心填寫《重慶市社會勞動力集體戶落戶申請表》(以下簡稱《申請表》)、《重慶社會勞動力集體戶落戶協議書》(以下簡稱《協議書》),由市社會勞動力集體戶管理中心進行資格、條件審查,并簽署意見。
(3)常住戶口在主城區(同上)內人員,經社會勞動力集體戶口所在地派出所(渝中區公安分局張家花園派出所)進行入戶審查后直接入戶;常住戶口在主城區(同上)外的,經張家花園派出所審查后,報渝中區公安分局審批簽發《準遷證》,再憑《準遷準》、《遷移證》辦理入戶手續。
(4)屬技工學校定向招生,畢業后分到無集體戶單位工作的人員,可由學校組織學生按上述手續、程序辦理社會勞動力集體戶落戶手續。
(5)社會勞動力集體戶落戶期限為兩年,限期內落戶人員有了合法固定住所或到有集體戶口單位就業的,應按規定及時辦理戶口遷移手續,逾期未遷移戶口的,必須重新按規定辦理集體戶口落戶手續。
八、個體、私營企業業主入戶規定
1、入戶對象及條件:
凡在我市各區、縣(自治縣、市)的街道、鎮(鄉)從業的本市或市外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的法人,在渝連續經營三年以上,并在本地三年累計上繳20萬元或連續經營五年以上,每年上繳稅款4萬元以上或一年內上繳稅款達10萬元的,業主屬市外城鎮和農業戶口的,可申請2人遷入我市城鎮戶口,屬本市農業戶口的,可申請2人轉為城鎮戶口。以此類推,按超過上繳稅款額度相應增加入戶人數。
(1)私營企業,已被確定為我市高新技術企業,并在本地三年內累計上繳稅款15萬元以上(含15萬元)的,可申請2人入重慶市城鎮戶口。
(2)購買、兼并國有困難企業或承包、租賃國有困難企業并履約守信,正常經營兩年以上的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業主,屬市外城鎮和農業戶口的,可申請2至4人遷入我市城鎮戶口,屬本市農業人口的,可申請2至4人轉為城鎮戶口。
2、入戶手續及程序:
申請入戶人員必須由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法人向單位、企業所在地區、縣(自治縣、市)行政區域內實際居住地的街道、鎮(鄉)戶口登記機關提出書面申請。同時,應提供:(1)單位、企業經工商行政部門核發的營業執照原件、稅務部門出具的繳納稅款的證明;(2)遷入人員常住戶口登記地的戶口性質證明和居民身份證復印件;(3)遷入人員的固定住所證明;(4)單位、企業就業人員 *** 書、勞動合同、學歷、職稱證明或系生產、經營管理骨干的證明;(5)申請業主的配偶和16周歲以上19周歲以下的子女遷入,還必須提供結婚證明和學校證明。經遷入地派出所調查核實后,填報《入戶審批表》上報區、縣(自治縣、市)公安局審批簽發《準遷證》,入戶地派出所憑《準遷證》、《遷移證》辦理戶口遷移手續。
九、投資、興辦實業、購買商品房入戶規定
1、入戶對象及條件:
來渝投資、興辦實業和在城鎮購買商品房的人員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親屬,并已在個人的合法固定住所實際居住,可以申請在城鎮落戶。
2、入戶手續及程序:
申請遷入人員須向其實際居住地的公安派出所提出書面申請,并提交本人及其直系親屬的戶口性質證明、房屋所有權證原件、居民身份證復印件、村(居)民委員會證明、結婚證及暫住證明等相關手續。經遷入地公安派出所審核后,報區、縣(自治縣、市)公安局審批后簽發《準遷證》,憑《準遷證》、《遷移證》辦理戶口遷移手續。
十、小城鎮戶口遷移規定
1、入戶對象及條件:
我市主城區外所有鎮(鄉)及主城區內的江北區的魚咀鎮、復盛鎮、五寶鄉;南岸區的長生鎮、迎龍鎮、廣陽鎮;沙坪壩區的陳家橋鎮、曾家鎮、虎溪鎮、西永鎮、土主鎮、青木關鎮、鳳凰鎮、回龍壩鎮、中梁鎮;九龍坡區的西彭鎮、白市驛鎮、銅罐驛鎮、陶家鎮、巴福鎮、走馬鎮、金鳳鎮、含谷鎮、石板鄉;北碚區的復興鎮、柳蔭鎮、三圣鎮、偏巖鎮、靜觀鎮、水土鎮、石壩鄉、皮家山鄉;大渡口區的跳蹬鎮等33個鎮(鄉),全面實施了戶籍制度改革。凡在上述鎮(鄉)有本人合法的固定住所并實際居住的下列人員,均可申請在該鎮(鄉)入城鎮戶口:
(1)投靠鎮(鄉)職工居民的直系親屬(指父母、配偶以及一起生活的未成年子女)(下同)。
(2)在鎮(鄉)購買了商品房或已有合法自建房的人員及其直系親屬。
(3)鎮(鄉)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聘用(三年以上)的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及其直系親屬。
(4)在鎮(鄉)務工經商或興辦第二、三產業的人員及其直系親屬。
(5)在鎮(鄉)居住的農民,因土地已被部分征用或人多地少未分承包地的。
(6)外商、華僑和港澳同胞、臺灣同胞在小城鎮興辦實業,經批準在小城鎮購買商品房或者已有合法自建房后,要求為其大陸親屬辦理小城鎮戶口的落戶人員。
2、入戶手續及程序:
申請辦理小城鎮落戶的人員,必須由戶主(或本人)向遷入地戶口登記機關提出書面申請,并提供住房、務工、經商、聘用書、落戶人員的戶口性質證明、結婚證、直系親屬關系證明等有關證明材料。經入戶地派出所調查核實后,填寫《入戶審批表》報區、縣(自治縣、市)公安局審批簽發《準遷證》后,憑《準遷證》、《遷移證》辦理戶口遷移手續。
十一、技工學校、大中專院校計劃招生新生錄取、畢業生分配戶口遷移規定
(一)技工學校新生入學及畢業生分配戶口遷移
1、錄取新生的戶口遷移。我市技工學校均招收城鎮戶口及農業戶口的青年學生。招收的非定向學生一律不辦理戶口遷移手續,招收的定向學生需辦理戶口遷移手續。被技校錄取的定向新生戶口遷移按如下規定辦理:
(1)技校定向招收的城鎮戶口和農業戶口學生,憑重慶市技工學校招生辦公室簽章的《錄取通知書》到遷出地公安派出所辦理戶口遷移手續。
(2)經重慶市技工學校招生辦公室審批錄取的定向招收的城鎮戶口新生,由各技工學校憑《重慶市技工學校新生錄取審批表》到學校所在地公安派出所辦理入戶手續。
(3)經重慶市技工學校招生辦公室審批錄取的定向招收的農業戶口新生,由各技工學校將重慶市技工學校招生辦公室簽章的《重慶市技工學校新生錄取審批表》(農轉非)送市計委審核簽章后,到學校所在地公安派出所辦理入戶手續。
2、畢業分配學生的戶口遷移。
招生學校將定向分配的畢業生名單造冊送市勞動局審核后,由市勞動局發給《重慶市技工學校畢業生錄用報到通知單(報到聯)》、《重慶市技工學校畢業生戶口遷入通知單(入戶聯)》。學生憑以上手續到各有關企事業單位報到。由有關單位憑畢業生的入戶通知單到所在地派出所辦理入戶手續。
重慶市黔江民族中學校的校長簡介
鄭小波,男,土家族,1963年生, *** 黨員,中學高級教師,重慶教育學院教育管理系本科畢業。曾任黔江區馮家中學校長、黔江區黔州中學校長,現任重慶市黔江民族中學校長。先后獲得全國現代信息教育先進個人,全國教育教學優秀論文一等獎,重慶市優秀德育工作者,重慶市安全穩定工作先進個人,重慶市教育科研先進個人。八年被 *** 黔江區(縣)委被為優秀 *** 員,七年被黔江區(縣)教委評為“五好領導”干部,五年被黔江區(縣)人民 *** 表彰優秀教育工作者和優秀教師,并擔任黔江區之一、二屆黨代表代表、黔江區教委中級教師職稱評審委員會成員。
重慶經貿職業學院新生宿舍條件幾人間(分配查詢)
高考已經進去尾聲重慶黔江職稱評審情況網,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新生入學季重慶黔江職稱評審情況網,作為重慶經貿職業學院新生的重慶黔江職稱評審情況網你,是否也對即將到來的重慶經貿職業學院住宿生活感到既期待又緊張呢?本文重慶黔江職稱評審情況網我給大家整理了重慶經貿職業學院的新生宿舍條件等相關內容,僅供參考。
一、重慶經貿職業學院新生宿舍條件幾人間
學校標準宿舍,有六人間、四人間、兩人間以及酒店式公寓,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和需求來進行選擇,學生宿舍內帶陽臺、衛生間、空調、供熱系統、風扇、寬帶網等。
二、重慶經貿職業學院校區介紹
重慶經貿職業學院是重慶市人民 *** 批準,教育部備案,重慶市教委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是國家級眾創空間、重慶市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重慶市五四紅旗團委、重慶市職業技能定點鑒定基地、重慶市外貿職業認證考點、重慶市服務外包人才培訓點、重慶市建筑崗位培訓考試點、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點。
學院地處渝東南中心城市重慶市黔江區,交通便利,離機場兩公里,離高速出口三公里,離建設中的高鐵站兩公里,占地630畝,建筑面積12.9萬平方米,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106個。教學儀器設備總值2610余萬元,館藏圖書62.9萬冊。校內建有高爾夫球場、標準化田徑運動場、籃球場、羽毛球場和室內健身運動場館,有渝東南地區規模更大的駕培集團。設有財經學院、商務學院、應用工程學院、數字學院、人文科學學院和創新學院等教學單位;有大數據與會計、大數據與財務管理、電子商務、市場營銷、汽車制造與試驗技術、大數據技術、數字媒體技術、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等27個專業,面向全國招生。現有教職工400余人,其中副高級職稱以上78人,碩士、博士59人。
學院以“培養優秀大學生,成就優秀創業青年”為培養目標,秉承“能者治教、嚴謹治學”的辦學理念和“自信與創新使人生更有價值”的校訓。堅持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與阿里巴巴、中軟國際、珠海銀隆新能源汽車、北京廣慧金通、VIVO總部、重慶一方財務等單位合作,在課程開發、訂單培養領域共建會計、云計算、空中乘務、汽車檢測與維修等專業;與 重慶工商大學 、重慶師范大學、長江師范學院等高校合作,拓展學生專升本學歷晉升通道;與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新加坡、白俄羅斯等國家多個知名高校建立聯系,為學生提供國外留學機會。建校以來,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獲各類技能競賽省部級以上獎項131項,歷屆學生就業率均在95%以上。
學院將堅持理念導航、管理科學、制度保駕治校,堅持規模發展與內涵提升、特色品牌與文化發展并舉并重,打造******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努力創辦應用型本科高等學校。
重慶市黔江中學校的辦學條件
據2015年7月學校官網發布的數據顯示,學校在編教職員工491人,其中研究生學歷20人,高級教師以上職稱117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特級教師4人,研究員1人,重慶市名師2人,重慶市骨干教師20人,黔江區骨干教師37人。
全國優秀教師、市級名師(2人):李順舟 、龐友海
特級教師(4人):李順舟 、龐友海 、胡朝俊 、高孟菊
研究員(1人):龐友海
重慶市骨干教師(不全):高孟菊、李順舟、張志余、楊澤會、楊世界、夏宇、王遂敏、王容、沈龍芳、劉菲、黃代淑、胡朝俊、何洪奎、高孟菊、樊佐石、龐友海 據2015年7月學校官網發布的數據顯示,學校占地168畝(占地11021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55880平方米,固定資產6000余萬元,有初、高中部共125個教學班,在校學生8000余人。
截至2014年10月,重慶黔江中學持續推進“領雁工程”,和重慶酉陽大溪中學建立發展共同體;學校又與重慶黔江實驗中學、黔江南海中學、黔江區石會中學、黔江區黑溪中學、黔江白石中學、黃溪中學、黎水中心校等8所學校捆綁為集團學校。 高考成績 2012年高考:學校高考重點上線人數達419人(不含藝體考生)。其中,600分以上高分人數達66人,理科1同學以661分獲黔江區理科狀元。本科上線人數1202人,達2012年該校高考參考人數的70%。
2013年高考:學校上重點硬線423人,軟線513人,其中,裸分600分以上共57人,上本科1222人。有三名同學進入全市排名前五十,2同學被北大錄取,1同學以666分奪得渝東南文科狀元,裸分排在重慶市前十名。該校中考820人參考,700分以上人數占全區700分以上人數的三分之一,考入重點中學620人,重點上線率70%。
2014年高考:學校上重點線479人(不含藝術、體育),600分以上48人。理科1同學以675分、文科1同學以671分分別奪渝東南地區理科、文科狀元。
2015年高考:該校有660人高考分數超越重點線,5名學子被清華、北大錄取,位居重慶市第四位(以高考裸分錄取,不含自主招生),600分以上人數達到377人。 中考成績 2012年中考:該校中考升入該校高中部(重點高中)436人。
2015年中考:該校學生獲黔江區前1至6名,700分以上人數全區占比達40%,其中更高分792分,845人參考,682人超過重點高中線。 學科競賽 2010年-2014年,學生參加學科奧賽等獲國家級獎28人次,市級獎200余人次。 2014年黔江中學學科競賽獲獎名單部別比賽項目獲獎等級獲獎學生高中 2014年重慶市高中學生化學競賽 高二組二等獎 王月 高中 2014年重慶市高中學生化學競賽 高二組三等獎 梁黔渝 高中 2014年重慶市高中學生化學競賽 高二組二等獎 龐小春 高中 2014年重慶市高中學生化學競賽 高一組一等獎 鞠傳宇 高中 2014年重慶市高中學生化學競賽 高一組一等獎 謝林剡 高中 2014年重慶市高中學生化學競賽 高一組二等獎 劉騁 高中 2014年重慶市高中學生化學競賽 高一組三等獎 蒲開宇 高中 2014年重慶市高中學生化學競賽 高一組三等獎 楊勝 高中 中國數學會2014年全國數學聯合競賽 二等獎 周玲 高中 中國數學會2014年全國數學聯合競賽 二等獎 范騰霸 高中 中國數學會2014年全國數學聯合競賽 二等獎 馬成霖 高中 中國數學會2014年全國數學聯合競賽 二等獎 楊焯元 高中 中國數學會2014年全國數學聯合競賽 二等獎 羅恒 高中 中國數學會2014年全國數學聯合競賽 二等獎 帥富文 高中 中國數學會2014年全國數學聯合競賽 三等獎 陳建秋 高中 中國數學會2014年全國數學聯合競賽 三等獎 冉巖松 高中 中國數學會2014年全國數學聯合競賽 三等獎 李金明 高中 中國數學會2014年全國數學聯合競賽 三等獎 趙元 高中 中國數學會2014年全國數學聯合競賽 三等獎 王月 高中 市教委、市科協重慶市創新作文大賽 市一等獎 李林倩 高中 市教委、市科協重慶市創新作文大賽 市二等獎 郭冬黎 高中 市教委、市科協重慶市創新作文大賽 市二等獎 宋星瑀 高中 市教委、市科協重慶市創新作文大賽 市三等獎 何福建 高中 市教委、市科協重慶市創新作文大賽 市三等獎 鄧婉秋 高中 市教委、市科協重慶市創新作文大賽 市三等獎 羅寒丹 高中 市教委、市科協重慶市創新作文大賽 市三等獎 邱京麗 高中 市教委、市科協重慶市創新作文大賽 市三等獎 謝次娟 高中 市教委、市科協重慶市創新作文大賽 市三等獎 鄭孝宇 初中 市教委、市科協重慶市創新作文大賽 市三等獎 鄭凱文 初中 市教委、市科協重慶市創新作文大賽 市三等獎 蒲欣懿 高中 201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復賽) 國家級二等 陳飛祥 高中 201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復賽) 國家級三等 張志周 高中 201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復賽) 國家級三等 羅天 高中 201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復賽) 國家級三等 張睿 高中 201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復賽) 國家級三等 羅行 高中 201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復賽) 國家級三等 費國超 高中 201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復賽) 國家級三等 楊清波 高中 201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復賽) 市級一等 張玉廣 高中 201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復賽) 市級一等 帥富文 高中 201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復賽) 市級二等 寧超宇 高中 201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復賽) 市級二等 鄭文靜 高中 201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復賽) 市級二等 羅適 高中 201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復賽) 市級二等 田宇濛 高中 201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復賽) 市級二等 龔治 高中 201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復賽) 市級三等 周玲 高中 201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復賽) 市級三等 孫于婷 素質競賽 2010年-2014年,學生在市級以上的各項競賽活動中,共二十余項100余人次獲得國家級、市級一、二、三等獎。學生自編自演話劇《灰姑娘》,參加首屆武陵山民族文化節社區演出并獲得好評;學生表演民族舞蹈《擺手舞》,在首屆全市重點中學藝術節活動中,奪重慶市第6名。
2010年-2014年,學生在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大賽等活動中,共有50人次獲市級以上一、二等獎。秦心一、張婷的“文明伴我行”征文獲全國特等獎,在人民大會堂接受頒獎。
2013年5月17日至20日,在黔江區第十二屆“職教杯”中小學生運動會中。黔江中學獲得高中組團體總分之一名,高中組女子4×100米和4×400米接力賽均獲得之一名,且都打破了黔江區中小學生運動會紀錄。
2014年10月11日,在區關工委、區教委組織的“中華魂.放飛夢想”演講比賽中。該校學生李江陽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獲一等獎,陳蓉、蘇淼獲二等獎。
在2014年黔江區中學生籃球運動會上,該校獲高中組男子之一名,女子第二名,初中組男子之一名,女子之一名。
2015年5月,該校高2017級10班陳詩鵬、16班馬雙兩位同學在黔江區中小學生“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之“小小百家講壇”演講比賽中均獲區一等獎。 2004年-2014年,該校教職工共112人參加了國家及省市級共八項科研課題研究,其中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科研規劃課題《學校心理教育體系的理論建構及心理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子課題《寄宿制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成因及對策研究》獲總課題組課題科研成果一等獎;重慶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項課題《學科綜合學習實驗研究》獲黔江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同時獲得重慶市教科院“十佳課題”稱號;國家教委規劃課題子課題《民族地區示范性高中素質教育評估與監督機制研究》獲黔江區科研成果一等獎。其它五項研究課題分別獲得市級以上二、三等獎;教師與科技教育有關的論文獲國家級表彰(含論文發表、交流等)每年達100余人次,為周邊中小學培養了20多名科技教師,為社會輸送和培訓了200多名科技實用型技術人才,為科技扶貧提供了5個科技項目,為環境建設和旅游事業發展提出的6項建議被當地 *** 采納。
截至2015年,學校組織教師編寫了一系列校本教材: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校本教材有《生態黔江》、《渝東南民歌》、《武陵山民族體育》等;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教材有《經典詩歌頌讀》、《與巨人對話》、《人生導航》、《我們的國家和世界》等;培養學生技能的教材有《office基礎教程》、《家電印象》、《電器電路》等;指導學生學法和提高學科素養的教材有《各學科學法探究》、《高中物理導演與專題講座》、《數學知識拓展》、《初高中化學教材銜接》等。
2014年,該校在黔江區“卓越課堂”優質課大賽中,獲得了黔江區“卓越課堂”優質課大賽優勝獎,特別是高中14個學科28人參賽,有19人獲得一等獎,占全區三所高完中一等獎獲獎選手的68%。
2015年12月,在2014年度“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市級優課中,黔江中學共有26名教師獲獎,其中教師高孟菊的《紀念白求恩》(初中)、譚秀君的《春》(初中)、黎川的《氣體的等溫變化》(高中)獲全市特等獎。教師羅登勇的《What`s your hobby》(初中)、田永華的《荷塘月色》(高中)、韓錫盟《聲聲慢》(高中)等7名教師的課程獲全市一等獎。 2014年度教師市級獲獎名單部別姓名比賽項目獲獎等級頒獎單位高中 王寶剛 重慶市第四屆高中數學青年教師優質課競賽 一等獎 市教科院 高中 韓錫孟 創新作文大賽教師同題競賽 一等獎 市科委、市教委 初中 張永富 重慶市之一屆健康教育教師教學基礎知識比賽 中學組二等獎 市教委 高中 梁仕華 第四屆“開拓杯”全國地理課件 *** 大賽評選活動 一等獎 中國地理學會 高中 梁仕華 第十三屆全國多媒體課件 *** 大賽 一等獎 市教育信息技術與裝備中心 高中 王日亮 第十三屆全國多媒體課件 *** 大賽 一等獎 市教育信息技術與裝備中心 初中 黃代淑 第四屆“開拓杯”全國地理課件 *** 大賽評選活動 二等獎 中國地理學會 高中 李丹 重慶市高中化學優質課競賽與觀摩活動 二等獎 市教育科研院 高中 韓錫孟 重慶市中學高中語文中青年教師優質課競賽 二等獎 市教科院 校訓 厚德 博學 善思 篤行
厚德:語出《易·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厚德載物”體現了中華民族順應自然,與時俱進,以博大寬容的道德胸懷包舉萬物,承載理想的民族精神。我們引“厚德”二字,意在期望師生員工以高尚的道德立身,以高尚的道德承載天下重任。
博學:語出 《論語·子張》:“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薄安W”既指廣泛學習,也指學問淵博。我們用“博學”二字就是倡導師生員工努力學習,博采眾長,追求廣博的學識和淵博的學問。博學,是學問豐富的意思。博學至精,指通過廣泛的學習,掌握廣博的知識,達到精通專業、臻于完美的境界。
善思:語出《論語》:“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學而思,學問方能進步;思而行,行而力,事業方能成功。
篤行:語出 《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焙V行的本意是專一實行,踏實去做。我們取“篤行”二字是引導師生員工腳踏實地、身體力行,學以致用,行勝于于言。
校訓四個詞語中,“厚德”突出了德育為首的教育理念;“博學”是求學、治學的目標; “善思”強調的是 *** 的科學;“篤行”強調的是重視實踐、知行合一。 校徽 ?;罩黝}呈紅色,象征著火紅的太陽,寓于黔中學子如太陽一般的充滿朝氣,校徽中間以學校漢語拼音首字母“C *** JZX”采用變形處理呈現,中間一類似的人形,意為學校為學生的學習成長保駕護航,學生蓬勃向上,下方有黔中辦學原點“1925”;外圍圈為黔中全稱和其英文校名。 學校每年均會舉辦校園科技文化藝術周、校園勵志演講會、校運會、年級文娛晚會等活動。學校校本課程內容涵蓋了文學、演講、舞蹈、書畫、科技、奧賽、家政、個人理財、園藝、計算機、多媒體、醫藥衛生、旅游地理社會生活等; 有《百年黔中》校刊、黔江中學校園電視臺、校園之聲廣播站等。
截至2015年7月,學校有話劇社、演講社、動漫社、街舞社、吉他社、器樂隊、音樂社等20余個學生社團。
評論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