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育部人才認定標準

西安五類人才分類標準

2022年12月西安針對DE類人才有新變動,西安高層次人才分為國內外頂尖人才、國家級領軍人才、地方級領軍人才,具體如下:

一、D類人才:西安市地區優秀人才

1.在世界500強、行業20強企業中擔任中層及以上職務的高級管理、高級技術人才,在中國100強、行業10強企業中擔任中層及以上職務的高級管理、高級技術人才。(以最新公布排名為準)

2.獲得省、市和行業(部級)技能大獎、技術能手、工匠大師稱號的高技能人才和產業工人。

3.獲得博士學位的人員,獲得排名全球前200名高校的碩士學位人員(最新或畢業當年世界大學四大排名之一: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QS世界大學排名、U.S.News世界大學排名、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4.具有高級職稱、高級 *** 、特級 *** 、首席 *** 等相應職級的人員。

5.牽頭創辦注冊資本100萬元(含)以上,吸引就業20人(含)以上,年創造稅收20萬元(含)以上的企業法人。

6.被西安用人單位聘用并給予年薪30萬元以上(稅后)待遇的人員。

二、E類人才:西安市實用儲備人才。

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類實用性人才和特殊技能人才。包括具有碩士、學士學位,中級職稱、 *** 等相應職級的人員。

三、國內外頂尖人才(A類人才)

1.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普利茲克獎獲得者;

2.國家更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3.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歐美等發達國家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

4.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榮譽學部委員;

5.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頂尖人才與創新團隊項目帶頭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杰出人才;

6.近5年擔任世界500強企業(以《財富》最新發布為準,下同)總部首席執行官、首席運營官、首席技術官。

四、國家級領軍人才(B類人才)

(一)科技創新創業領域

1.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入選者(青年項目除外)等

2.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前5名完成人,二等獎之一完成人;國防科技工業杰出人才獎獲得者;

3.中國專利金獎、中國外觀設計金獎前2名完成人(須為專利發明人或設計人);

4.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項目負責人;

5.國家“863計劃”領域專家組組長、副組長;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承擔研究任務的項目專家組成員;國家科技支撐(攻關)計劃項目負責人;

6.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總體組技術總師、副總師;

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重大項目主持人,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資助學術帶頭人;

8.國家級重點學科學術技術帶頭人;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技術)中心、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主任(首席科學家)。

(二)企業經營管理領域

9.近5年在世界500強企業二級公司或地區總部擔任高級管理人員或技術研發主要成員(每個單位限報3人);近5年擔任中國企業500強(以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最新發布為準)總部高級管理人員或技術研發主要成員(每個單位限報3人);

10.在西安市先進制造業等重點產業領域擔任上一年度納稅額累計超8000萬元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和首席技術專家(每個單位限報3人);

11.在西安市先進制造業等重點產業領域企業連續工作滿1年且每年繳納個人所得稅達到100萬元及以上者;

12.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的項目運營機構高級管理人員(每個單位限報2人);

13.“全國文化企業30強”(以光明日報和經濟日報社最新發布為準)高級管理人員(每個單位限報2人);

14.獲得私募股權投資1億元及以上的創新創業團隊的核心成員(每個單位限報3人,須為團隊帶頭人和2名核心成員);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上市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和首席技術專家(每個單位限報3人);

15.正受聘于經國家金融監管部門批準注冊的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信托投資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機構經營性總部或一級分支機構(含市一級分支機構),擔任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且年收入達到我市上一年度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0倍以上的人才(每個單位限報3人)。

(三)教育、衛生領域

16.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特聘教授、講座教授;

17.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之一完成人;

18.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

19.吳階平醫學獎獲得者;樹蘭醫學獎獲得者;

20.現聘中華醫學會專科分會(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含候任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

(四)社會科學、文化藝術領域

2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

22.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特等獎之一完成人;

23.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24.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25.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魯迅文學獎獲得者。

(五)綜合類

26.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陜西省“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杰出人才;

27.“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入選者;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28.中國 *** “友誼獎”獲得者;

29.世界技能大賽金、銀、銅牌獲得者。

五、地方級領軍人才(C類人才)

(一)科技創新創業領域

1.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青年項目入選者;陜西省“三秦學者”創新團隊支持計劃團隊帶頭人等

2.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前5名完成人;省、部、軍隊、國防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前5名完成人、一等獎前3名完成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

3.中國專利獎優秀獎、中國外觀設計優秀獎、省專利獎金獎之一完成人(須為專利發明人或設計人);

4.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任務(課題)負責人;

5.國家“863計劃”領域專家組成員,專題組組長、副組長,課題負責人(課題已通過結題驗收);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助理,課題負責人(課題已通過結題驗收);國家科技支撐(攻關)計劃課題負責人(課題已通過結題驗收);

6.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課題)負責人(項目或課題已通過結題驗收);

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重大項目課題主持人、重點項目主持人(課題、項目已通過結題驗收),獲“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者;

8.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前2名;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副主任前2名;省部級實驗室、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省部級工程實驗室、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且項目通過結題驗收)及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主任。

(二)企業經營管理領域

9.近5年擔任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以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最新發布為準)總部高級管理人員或技術研發主要成員(每個單位限報3人);

10.在西安市先進制造業等重點產業領域擔任上一年度納稅額累計超4000萬元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和首席技術專家(每個單位限報3人);

11.在西安市先進制造業等重點產業領域連續工作滿1年且每年繳納個人所得稅達到60萬元及以上者;

12.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省級領軍型文化企業的運營機構高級管理者(每個單位限報2人);

13.獲得私募股權投資5000萬元及以上的創新創業團隊的核心成員(每個單位限報3人,須為團隊帶頭人和2名核心成員);在全國股份 *** 系統精選層掛牌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和首席技術專家(每個單位限報3人);

14.正受聘于經國家金融監管部門批準注冊的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信托投資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機構經營性總部或一級分支機構(含市一級分支機構),擁有國內外精算師、特許金融分析師(CFA)、注冊會計師(CPA)、注冊金融理財師(CFP)、金融風險管理師(FRM)、英國特許注冊會計師(ACCA)等國際資格認證證書,在金融行業從業3年以上且年收入達到我市上一年度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0倍以上的人才(每個單位限報3人)。

(三)教育、衛生領域

15.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創新團隊發展計劃”青年學者;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師德標兵、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省特級教師;

16.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第二完成人,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之一完成人;

17.省級名中醫;中國醫師獎獲得者;中華醫學會科學技術獎、中華預防醫學會科學技術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主要完成人前2名;

18.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學科)帶頭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學科)(含籌建1年以上項目)帶頭人;現聘省級醫學會專業委員會主任、副主任。

(四)人文社會科學、文化藝術領域

19.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優秀成果項目負責人;

20.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特等獎第二完成人、一等獎之一完成人;

21.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

22.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之一完成人;

23.省級工藝美術大師;

24.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25.近5年,在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傳統工藝、體育領域獲得國家行政部門重大獎項者(之一名或一等獎以上)。

(五)綜合類

26.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陜西省“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入選者;

27.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中青年專家;

28.“三秦友誼獎”獲得者;

29.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之一完成人;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之一完成人;全國農業科研杰出人才;中華農業英才獎獲得者;

30.全國技術能手、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全國職工勞動競賽、技能競賽等技術狀元、技術能手獲得者;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銜人。

[重慶市]重慶特殊人才職稱2022,重慶市特殊人才職稱

2022年重慶市技工學校職稱評審什么時候開始

12月16日。評審是指評議和審查重慶特殊人才職稱2022,一般是比賽的時候需要評審來決定選手的比賽結果重慶特殊人才職稱2022,2022年重慶市技工學校職稱評審12月16日的時候開始。重慶市工業 *** 學院始建于1978年重慶特殊人才職稱2022,是重慶市經濟委員會直屬的一所融大中專學歷教育、中高級工和 *** 技能培訓為一體的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重慶雛鷹計劃2022的申請條件

重慶雛鷹計劃2022重慶特殊人才職稱2022的申請條件如下重慶特殊人才職稱2022

1、申報者原則上應依托市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學實驗示范中心填報備選課題重慶特殊人才職稱2022,原則上應具有博士學位或副高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

2、每人每年限申報1項重慶特殊人才職稱2022,原則上相同項目不得在不同年度進行重復申報。每個依托平臺最多可申報10項,重慶特殊人才職稱2022我校最多可申報45個專題研究備選課題。

2022年高級職稱評審時間

一、2022年高級職稱評審時間:

一般每年6月份出政策文件重慶特殊人才職稱2022,7-8月份進行申報,然后遞交相應的紙質材料(針對個別區域/專業,從2020年全面進行無紙化評審,紙質材料只需要遞交申報表),9-10月各評委會評審,11月份高級答辦,12月份公示,1月左右下證。各省時間略有不同,自己更好留意好評審時間。

二、職稱評審申報年限一定要滿足嗎重慶特殊人才職稱2022

是的,無論是畢業年限還是現職稱年限都必須要先滿足才能申報高一級別職稱。

三、職稱評審申報專業怎么選重慶特殊人才職稱2022

職稱評審申報專業,取決于單位從事的行業和實際項目內容方向是一致的。每年官方也會給出具體的申報專業,結合自己實際從事的,與哪個專業接近,那職稱評南申報專業就選哪個專業。

注意:專業選錯是會直接影響到最后職稱評審結果重慶特殊人才職稱2022

四、職稱評審對論文有什么明確要求?

1、數量要求

中級職稱:2篇論文,1篇發表,1篇不發表高級職稱:3篇論文,2篇發表,1篇不發表

2、文章查重論文必須滿足查重,建議查重率控制在?30%以內。

五、高級職稱申報專業必須和中級職稱一致?

可以不一致,申報專業是根據重慶特殊人才職稱2022你現在所從事的工作決定的。如果評中級之后換了行業,那么高級的評南方向就以實際工作來報。

職稱評審被淘汰的諸多原因,可以趕緊為2022年評職稱做準備

2021年職稱申報重慶特殊人才職稱2022的結果還未全部出來重慶特殊人才職稱2022,不少工程師也在焦急等待著結果!相信近期參加了職稱評審的人才都很擔心職稱評審被淘汰重慶特殊人才職稱2022,這個結果牽動著無數工程師的心。到現在為止,部分人才的職稱答辯已經基本結束,后續人才的答辯和公示結果也將會有眉目,截止到目前,針對已經有基本結果的職稱評審被淘汰的人才的職稱評審未通過原因做一個簡單介紹,希望人才能夠吸取教訓,此次不通過可以趕緊為2022年做準備,爭取2022年通過,下面咱們看職稱評審未通過原因:

1、論文不合格問題:

職稱論文不合格問題分為以下幾種,余老師從職稱評審未通過的原因進行分析:

①、論文發表不及時造成的無法檢索:還記得余老師一直跟大伙強調的問題嗎?提前發表,提前半年開始準備,不信的人才可以直接看今年的淘汰名單,看看職稱評審未通過原因多少都是論文的問題,有些人才說,重慶特殊人才職稱2022我看了啊,說的是論文造假啊!沒錯,當人才檢索不到的時候,光因為這個問題找余老師然后直接說不行我就自己做一個的人才就不下幾十個,提前半年一般都做了勸告,不為別的,不要因為論文被淘汰,不值得,就是不聽,重慶特殊人才職稱2022你說你到職稱評審上報的時候論文檢索不出來咋辦?檢索不出來就不能上報,這是職稱評審政策。

②、論文專業方向不同:論文專業方向不同也是一部分人才沒有注意到的問題,參加職稱評審的時候,論文就是證明您從業經驗和能力的附加材料,您辦理建筑工程然后發表一篇道德文化論文,可以嗎?還有一種人才之所以發表的論文專業方向不對,就是因為這個期刊的周期較短,發表工程類論文根本就來不及,隨便發表一篇什么論文,方向不同呀!

2、職稱評審年限不夠的問題:

①、第二學歷晉升副高年限不夠

②、一步到位辦理副高年限不夠:一步到位辦理副高級工程師,也就是在人才沒有辦理中級工程師的情況下辦理副高級工程師。

③、一步到位辦理中級年限不夠:說白了就是被那些“28歲辦理中級職稱”害的,如果說想一步到位辦理正規的人社局職改辦的中級職稱,都是大專學歷畢業七年,本科學歷畢業五年,您剛畢業,不可能辦理中級,不然呢?職稱評審被淘汰了吧!

④、第二學歷一步到位辦理中級年限不夠:之一學歷大專,學得非相關工程類專業,然后2018年或者2019年剛下來第二學歷本科工程類相關專業,然后想評審工程類中級職稱,而且還沒有初級,這個時候就體現出初級的重要性了。

職稱評審被淘汰

余老師告訴你,如果說您之一學歷是非相關專業,即便說您在這個行業中工作了十年,但是您的符合職稱評審要求的學歷剛剛下來,也是沒法辦理中級的,每年都有大量的這種人才來找余老師辦理中級,不好意思,沒法辦理,您也不符合職稱評審要求,起碼目前是不行的。如果說您有初級工程師滿足四年時間,同時擁有第二學歷的話,是可以走中級工程師的晉升的,能縮短您評審中級工程師的時間。這就是為什么一直強調人才,如果說不滿足中級工程師評審條件,就趕緊辦理初級,因為初級晉升本身對您就是有利的。

3、業績不充分的問題:

在辦理職稱的時候,人才業績也是一大問題,很多人才職稱評審未通過的原因都是因為業績不充分,而業績專業技術深度不夠會直接影響您的職稱評審通過率,你從事的專業技術工作決定了你的深度,一般評職稱的做的項目都是千萬級的,然而也有人提交的業績材料就幾千,而且技術成分不高 ,含金量過低,不足以打動評委,會直接導致您的通過率受影響。

4、專利未提前準備:

中級工程師還好,一般情況不錯的不用發表專利,但是副高級工程師一般都有專利,每次針對副高級工程師職稱評審的人才們余老師都會說盡量提前一年準備,因為專利發表的時間就是一年。專利不提前一年準備,職稱評審被淘汰的風險就會找上你!

以上就是今天職稱評審未通過原因的全部內容,老老實實按照國家政策辦理職稱才是硬道理,別總想著什么破格,破格是針對業績非常突出的優異人才的,不是針對沒學歷、沒經驗、沒業績的人才辦理的特殊渠道。

2022年重慶高級職稱評審會不會提前

不會。

不過在職稱評審開始之前重慶特殊人才職稱2022你必須做好職稱論文重慶特殊人才職稱2022,職稱論文是需要在評職稱重慶特殊人才職稱2022的時候才準備重慶特殊人才職稱2022,同時不能夠用碩博時期的論文來提交。職稱論文需要經過發表、見刊、出版、檢索等環節,每個環節都需要時間,一般來說,要能夠檢索到論文,需要在論文出版后1-3個月時間。